保守主義發現,人在本性上的不完善還意味著,人類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人是一定會犯錯誤的。但是保守主義的努力方向不是完全杜絕人犯錯誤,而是盡可能降低犯錯誤的概率,減少錯誤的後果。把這一理念運用於投資領域,必然要求投資者更少次數地、更謹慎地投資。恪守能力圈能增加成功的概率,減少投資次數能降低失手的概率。既然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越是頻繁操作,犯錯的概率就越大。一位著名的基金經理人說過:“堅定持有,你隻會錯一次;頻繁操作,你會錯很多次。”可見,頻繁操作必然放大錯誤。巴菲特甚至苛刻地建議在記錄投資的卡片上所打孔數不應超過20個。為了避免犯錯誤,最明智的辦法就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作業並努力減少投資次數,把有限的智慧集中在屈指可數的投資決策上,以確保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同時長期堅持這個投資決定,即價值投資中所謂的“購買並持有”(Buyandhold)的策略。所以,保守的投資者都喜歡作長期投資,然後自己袖起手來讓財富從容地、慢慢地增值。保守的投資者喜歡慢慢成長的“土雞”,不喜歡快速育肥的“肉雞”;喜歡生長周期長的公司,不喜歡速生速滅、曇花一現的公司。況且,頻繁出手、快進快出意味著自我否定,這不僅否定了由於自己的輕率所犯的錯誤,而且也否定了自己的正確,並統統代之以新的錯誤。保守的價值投資者通常是非常自信的,他們勇於承認錯誤,卻不願意頻頻自我否定。
保守主義認為,人類麵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生活在非線性的、不按部就班的曆史進程中;人類置身其中的是一個自發的秩序,這個秩序是不可全知、不可計劃的。保守主義堅決反對曆史決定論,認為沒有人有能力預知人類社會未來的全部進程,認為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都是不能準確預知、不可計劃的。人是情緒的動物,自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無視這種不確定而去做任何整體的、精確的預測都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徒勞的。把這一判斷運用到投資領域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價值投資者不要去預測宏觀經濟、證券市場和股票價格的走向。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說得更絕對,他說他沒有從預測宏觀經濟上賺過一分錢。當然,每天都有很多人預測。預測的人數多不等於預測的有效。對其中的很多人而言,預測隻是他們的工作。在許多價值投資者看來,作為市場人格化的市場先生是個喜怒無常、驚慌失措的瘋子,無人能對其未來的行為做出持續而準確的預測。投資者所要做的不是去預測或順應市場先生的情緒,而是徹底無視他的情緒與舉動。所以,保守的價值投資者把市場當作仆人而不是向導。如果市場先生是證券市場的風向標的話,投資者怎麼可能靠追隨風向標致富?所以,保守的價值投資者根本就不去預測市場。就像一位網名叫“北山投資”的網友在其《我很保守》的短文中寫到的:“在投資價值觀上,我寧願選擇保守而不是激進。”“篤定地走著一條幾乎完全不依賴於市場預測的小路,而且堅信這條路才是唯一帶領我成功的投資之路。”
基於對人性和對人類秩序的上述看法,保守主義在態度和行動上總體是消極保守的,主張消極審慎,反對積極有為。保守主義認為人類行動的目的,不在於不計代價、不計後果地追求最好的願景,而是盡可能避免最壞的惡果。相對於保守主義的消極的世界觀,價值投資有兩條著名的“基本原則”:原則一,永遠不要賠錢;原則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可見,價值投資的取向也是消極保守的,它最關注的不是賺取多少,而是如何避免損失。這也產生了價值投資的一個鮮明特點: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