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對身體健康的影響(2 / 2)

精神生命和**現象之間的聯係總是可以看出來的,盡管**現象,例如攝食,似乎跟它扯不到一起。在《舊約全書》中,我們讀到以掃由於貪食,把他的出生權讓給了他的兄弟,愚蠢地違背他自己的最大利益貪食確實應被列入“模糊心靈”的各種惡習之中。我們有趣地看到托馬斯,阿奎那準確地指出了貪食和智能之間的關係,他堅持認為,貪食會使一個人的判斷力遲鈍,結果就減弱了對超感知的現實的認識。但是,在兒童身上可以發現跟這完全相反的情況:心理紊亂引起了貪食。

基督教把這種惡習跟精神失調緊密地聯係起來,並把它列為首要罪惡,即列為會導致心靈死亡的一種罪惡;換句話說,它導致對一種宇宙神秘規律的違背。心理分析學家已經間接地為我們的這種主導本能,即自我保存的傾向削弱的理論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但是,這種現代科學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對這進行解釋,把它稱作“死亡本能”。它認為,人有一種自然傾向,這種自然傾向幫助和促進死亡的自然降臨,甚至加速它趨於自殺。人很可能變得絕望地把自己依賴於諸如酒精、鴉片和可卡因等毒品,他不是依戀和拯救生命,而是傾心於死亡,希望自己死亡。所有這些,不是精確地表明了應該關注有利個人保存的這種富有活力的內在敏感性的消失嗎?如果這種傾向跟死亡的不可避免是相關的,那它應該在所有生物身上都能找到。但是,由於我們並不能在所有生物身上都找到,我們必須說,每一種心理歧變唆使人走死亡之路,導致他死亡,這種可怕的傾向的一種幾乎不可察覺的形態已經可以在早期童年階段看到。

在疾病的周圍總可以找到某種心理的東西,因為人的**生命和精神生命是極其緊密地相聯的。但是,攝食的不正常為各種疾病敞開了大門。有時候一個人可能僅僅在外表上有病,實際上這隻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病,它的根源是心理上的。心理分析學家為我們理解這些病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給我們指出,一個人可能在疾病中找到一種庇護所。這種逃避完全不是捏造出來的。這些病態可能在體溫和功能不正常時產生,有時顯得很嚴重。然而,並沒有真正的病。這種病兆是由於潛意識的心理紊亂,這種紊亂成功地支配了生理規律,借助這種疾病,這個自我可以擺脫不愉快的處境或職責。這種病抵製所有的治療,隻有當這個自我脫離了它應該逃離的境地時,它才會消失。當兒童被安置在一個能使他們返回到以正常的方式進行生活和活動的自由環境時,許多疾病和病態,像許多道德缺陷一樣,才會消失。今天許多兒科學家把我們學校看作是“健康之家”。他們把患有功能性疾病、抵製一般醫療的兒童送到這些學校中去,由此獲得了驚人的治療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