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最重要的現實:兒童擁有一種精神生命,這種生命的微妙表現尚未引起注意,它的活動方式會被成人無意識地破壞掉。
成人的環境對兒童來說並不是一種適宜的環境,而是一群障礙物,這群障礙物加強了兒童的防備,使他們的態度乖戾,並使他們易受成人的暗示。兒童心理學和兒童的教育一直是從成人的角度,而不是從兒童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因此,它們的結論必須從根本上予以重新審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兒童每個不尋常的反應都給我們提供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每次發脾氣都是某種根深蒂固的衝突的外在表現,這種衝突並不能簡單地解釋成是對懷有敵意怕環境的一種防禦機製,而應該理解為一種更高尚的品質尋求自我展示的表現。發脾氣也就像是一場暴風雨,它阻止了兒童的心靈從隱避處顯露出來。
很明顯,所有這些偽裝把兒童的真實心靈都隱藏起來了。乖戾、掙紮和畸形的表現掩蓋了兒童自我實現的努力,使他不能展示他的真正的個性。在這些不協調的外在表現背後,肯定存在著一個根據一個精確的計劃正在發展的個體精神胚胎。就在這些外在表現底下,隱藏著一個尚未被認識的兒童,他必須獲得自由。教育家所麵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去了邂這個尚未被認識的兒童,並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
在心理分析的研究和這種對尚未被認識的兒童所做的心理研究之間的根本區別主要在於,成人潛意識的秘密是自我約束的某種東西,而兒童的秘密很少會被他的環境所掩蔽。要幫助一個成人,我們就必須幫助他解開在漫長的時期中形成的有關複雜的適應的一團亂麻。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使他能自由發展的環境。兒童正處於自我實現的階段,完全應該為他敞開大門。事實上,他正在創造自我,也就是正處於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在能力到實際行動的過程中,處於這個階段,他不可能是複雜的。由於兒童具有日益增強的能量,他在展現自我時就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在一個適宜於他年齡的環境中,兒童的精神生命會自然地得到發展,並揭示它的內在秘密。隻有堅持這條原則,否則,所有未來的教育嚐試隻會導致一個人更深地陷入到無止境的混亂之中。
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發現和解放兒童。與之有關的首要問題就是兒童的存在;其次是,當他日趨成熟時,給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這意味著必須有適合於兒童成長的環境。障礙物必須減少到最少,環境必須為那些發展兒童能量的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媒介。由於成人也是兒童環境的一部分,他們也應該使自己適應於兒童的需要。他們不應該是兒童獨立活動的障礙物,他們也不應該代兒童去進行那些使兒童達到成熟的活動。
我們的教育體係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對環境的強調。
我們學校教師的作用一直是一個值得注意和討論的對象。教師被動地為兒童搬掉了由於他自己的活動和權威所造成的障礙物。這樣,兒童就可以使他們自己變得主動起來。當教師看到兒童自我活動並取得進步時,便感到滿意。所有這一切,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認為是教師自己的發明,他可能是受了施洗禮者聖約翰思想的激勵:“他必須增加,而我必須減少。”
我們的教育體係中的又一個特征是對兒童人格的尊重,並達到了以往從來沒有過的程度。
這三條原則在最初以“兒童之家”而聞名的機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兒童之家”這個名稱帶有家庭的含義。
這個新的教育體係被廣泛地討論,特別是涉及到兒童和成人角色的顛倒——教師沒有桌子,沒有權威,幾乎沒有教學,而兒童是活動的中心,可以自由隨意地到處走動,選擇他自己的作業。有些人把這看作是一種烏托邦,而其他的人把它完全看作是一種誇大。
另一方麵,其他一些革新措施得到讚同並被接受:一些跟兒童的身體相適應的物體、明亮的教室、裝飾著花朵的低矮的窗戶、仿製現代家庭的家具的微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簾、兒童可以方便地打開的小櫥以及櫥內存放兒童可以隨意使用的各種物品。所有這些東西可以看作是實際的改進,並有助於兒童的發展;我相信,有更多的兒童之家會千方百計地保護這種令人欣喜和感到方便的外部特征,把它作為兒童之家的一個主要特征。
現在,經過對這些事物廣泛的研究和大量的實驗之後,再次對他們作考察,尤其對他們的起源作考察可能是很有價值的。
有人認為對兒童作實際的觀察,就能使我們得出驚人的結論,即兒童擁有一種神秘的本性,對這個真理的直覺使我們構想出一種特殊學校和特殊的教育體係,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對某種仍然未知的東西作觀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通過一種簡單的直覺,認為兒童擁有兩種本性,並且企圖用實驗把它們展示出來,這也是不可能的。尚未被認識的東西應該通過它自己的能量展現出來,當它這樣展現時,沒有一個人會比最初目睹它的人持更大的懷疑態度。就像世上其餘的人一樣,他也拒絕新的東西,結果,這個迄今為止仍然未被認識的事實,在它被人們最終看見、承認和滿腔熱情地接受之前,必將不斷地把它自己強加於他。那些被新的現象所震驚並最終接受它的人就會深深地迷戀於它,並且將他的生命奉獻於它。他的激情是如此巨大,以致他認為他自己就是它的創造者,然而,實際上他隻不過是對它的展現頗為敏感罷了。對我們來說,困難的是發現新的東西,更困難的是使我們自己相信我們所發現的東西的真實性,因為在新東西麵前我們的感官大門卻是關閉的。然而,當我們有了這樣的發現並承認這個真理時,我們就變得像《福音書》中搜尋寶珠的那個商人。當我們找到一顆價值無比的的寶珠時,為了能買下它我們就出售我們所擁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