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愛的智慧(1 / 2)

按照自然法則所做的並能導致人的和諧的每一項工作,都能獲得以愛的形式出現的意識。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人健康和普遍良好的確切標誌。

愛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來自太陽的光芒。這種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性力量;但是在創造的過程中,它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著兒童的自我實現。

在敏感期把兒童跟他周圍的環境聯係起來的那種不可抵抗的衝動,實際上是一種對他的環境的愛。這不僅僅是一種情緒的反應,而且是一種智慧的要求。或者是一種愛,它使兒童能看和聽進而得以發展。兒童必須要服從的這種自然**,用但丁的話,可以稱為“愛的智慧”。

愛使得兒童能以一種敏銳和熱情的方式去觀察他環境中的那些特征,這一點對成人來講相當重要,因為他們缺乏兒童的活力。愛難道不能使我們對他人不注意的事物產生敏感嗎?愛難道不能向我們揭示他人尚未認識到的細節和特性嗎?正因為兒童愛他的環境,而不是對它漠不關心,所以,兒童的智慧可以看到成人視而不見的東西。

兒童對環境的愛,對成人來講似乎是他們天生的樂趣和活力。但是,成人並沒有把這看作是一種精神的能量,一種伴隨著創造力的道德美。

兒童的愛從本質上來講是單純的。他愛,是為了他可以獲得感官印象,這種印象又給他提供了生長的媒介。

兒童愛的主要對象是成人。他從成人那裏得到他所需要的物質幫助,真誠地懇求成人給予他自我發展所需要的那些東西。對兒童來說,成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人。成人的嘴唇就好像是一口噴泉,從那裏兒童汲取著他必須學會說的詞彙。

成人用他的行動向兒童展示了人的舉止行為。兒童是通過模仿他所接觸的成人而開始他自己的生活的。成人的言行深深地吸引著兒童,以致幾乎可使他著迷入神。兒童對成人是那麼的敏感,以致成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支配著兒童的生活和行為。我們可以回憶兒童把他的鞋子放在床單上那件事。他以後的行為表現了他的自然服從,但也展現了暗示的力量。一個成人對兒童所講的話就會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樣永遠銘刻在他的心靈上。我們可能還記得一位母親接到裝有手帕和喇叭的包裹時,她的小兒女所作的反應。由於兒童如此渴求學習和渴望愛,為此成人應該仔細地斟酌他在兒童麵前所講的所有話。

兒童樂於服從成人。但是,當成人要兒童拋棄那些有助於他發展的本能時,他就不可能服從了。當成人為了他自己的個人利益而要求兒童作出犧牲時,就好像當兒童出乳牙時阻止乳牙的出來。兒童發脾氣和反抗,隻是兒童創造性的衝動和他所愛的那個成人並不理解他的需要之間一種生死存亡的衝突的外部表現,當兒童不服從或發脾氣時,成人應該始終想到這種衝突,並力圖把它看作是對兒童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某種未知的生命活動的一種防禦。

我們應該記住,兒童愛我們,並想服從我們。兒童愛成人勝於其他任何東西,然而,反過來也常常可以聽到:“那些父母多麼愛他們的子女啊!”或者“那些教師多麼愛他們的學生啊!”之類的話。進而,他們就肯定要教育兒童愛他們的父母,他們的老師和所有的人,甚至植物和動物。

但是,是誰教他們所有這一切的呢?誰能教一個人怎樣愛呢?難道是那些把他的子女的所有表現稱作發脾氣,並且隻想到保護他自己和他的財產免遭兒童侵犯的成人嗎?這樣的成人不可能是一位有愛的精神的教師,因為他並不擁有我們稱作“愛的智慧”的那種敏感性。

相反,實際上是兒童,他愛成人,並感到需要有個成人在他的身邊,而且很高興能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瞧著我!和我在一起!”

晚上他去睡覺,兒童就叫喚他,因為兒童愛他並不願看到他離開。當我們去吃飯時,一個正在被喂奶的孩子也要一起來,他倒不是為了吃,而隻是要呆在我們的身邊,以便能看著我們。成人未能意識到兒童的這種深厚的愛。但是,我們應該記住,現在如此深厚地愛我們的幼兒終將長大和消失。到那時誰還會像現在這個兒童那樣地愛我們呢?誰還會在去睡覺前叫喚我們,並充滿深情地說:“和我在一起!”而不是冷漠地祝我們“晚安”呢?當我們吃飯時,誰還會如些真誠地希望站在我們身邊僅僅是為了看著我們呢?我們防禦這種愛,我們將永遠再也找不到另一種同樣的愛了!我們喋喋不休地說:“我沒有時間!我不能!我忙!”然而在思想深處我們所想的是:“你必須糾正兒童,不然的話,你終將成為他們的奴隸。”我們想擺脫掉兒童的束縛,這樣我們才能做我們喜歡的事情,我們才會不至於感到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