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人不是這樣做,相反屈服於他自己的自然脾性,那他就不是鼓勵和教導兒童,而是把他自己的快速的節奏強加在兒童的心靈上,通過暗示的力量使他自己代替兒童。
即使是感官對象,隻要它們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對兒童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暗示性的影響,會象磁鐵一樣引出各種各樣的活動。一部記錄了萊文(Levine)教授的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的電影有助於說明這個問題。他的實驗目的是,識別來自我們的一所學校的缺陷兒童和正常兒童對同一物體的不同反應。這兩組兒童年齡相仿,來自於同樣的背景。桌子上放滿了許多不同的物體,包括一些我們設計出來供兒童運用的感官材料。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兒童正走進教室。他們對放在他們麵前的各種物體很感興趣,並被吸引住了。他們富有生氣,他們的微笑表明,處於那麼多不同的物體之中他們很高興。每一個兒童拿起一件東西就開始工作。然後他把它放在一邊,又拿起別的東西幹起來了,如此重複,從一項活動到另一項活動。
在電影的上半部放完之後,我們看到第二組兒童正走進教室。他們慢慢地走著,停下來,並環顧四周。他們很少拿這些物體,隻是聚集在它們周圍,似乎懶散地站著。從這部電影的下半部開始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結束。
這兩組兒童中,哪一組是由有缺陷的兒童組成的,哪一組是由正常兒童組成的呢?有缺陷的兒童是高興的,富有生氣的,他們到處走動,從一件物體到另一件物體,玩每一樣東西。對看這部電影的人來說,這些兒童給人的印象是更聰明,因為通常成人習慣於把做了一件又一件事的活潑的和快樂的兒童看作是更聰明的人。
但實際上,正常的兒童是用一種安靜和鎮靜的方式到處走動的。在電影中,我們看到他們好長一段時間站著不動,沉思地注意著一件物體。他們以驚人的方式證明,安靜和有分寸的活動,並伴隨著認真的思考是正常兒童的標誌。
萊文教授的實驗跟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相衝突的,因為在通常的環境中,聰明的兒童會象電影中有缺陷的兒童一樣去行動。在我們的學校裏可以發現,一個正常的兒童是有點新奇的。他緩慢和沉思,但他的動作受自我所控製,由理性所指導。這種兒童被他所看到的物體激發起來,但能掌握這些印象,結果他就能充分運用它們。自我控製和有節製的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重要的是,兒童應該掌握自己的運動器官,而不僅僅是用某一種方式到處亂闖。不僅僅是對感官刺激的反應,而是在理性的指導下到處走動的能力,會導致精力集中,思想和活動固定在一個物體上是源於內部的一種奇跡。
對個人來說,有能力用一種審慎的和沉思的方式行動實際上是正常的,這是一種內在紀律的標誌,表現為一種有條不紊的外部行為。當缺乏這種內在紀律時,他個人就不能控製自己的活動,而受另一個人的意誌所支配,或者就像漂泊的船一樣成為外界影響的犧牲品。
他人的意誌很難產生訓練有素的行為,因為這種外在的影響並不能為這種活動創造必不可少的組織。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可以說個人的人格被分裂了。當這種情況發生在兒童身上時,他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作為一種本性,他是應該具有的,可以把這種兒童比作這樣一個成人,他靠了氣球降落在沙漠中,突然他發現氣球被風刮走了,把他一個人扔下了。他失掉了氣球,發現周圍沒有一樣東西可替代氣球。這就是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情景,當兒童陷於這種情景時,他必然會與成人爭吵,兒童的心靈是模糊的,尚未得到發展,他表現的方法是雜亂無章的,可以說,他似乎成了自然力的犧牲品。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14.人格的替換由星-月-書-吧W★w★⑧⊙c★○m整理上傳
致童年的秘密的讀者:
①若讀者閱讀其他小說小說《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14.人格的替換時發現本站未能及時更新或者本書章節出現錯亂內容缺少以及頁麵不能打開等情況,請您發站內短信通知我們:【發信給管理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