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簾歸乳燕,穴牖出癡蠅;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這首詩是非常簡單的一首詩,對於才華橫溢又有大氣魄的蘇東坡來說一點也不稀奇,但就是這樣一首看起來平常地很的詩,令林清玄先生感到十分震撼,透過這首詩,他看到的是一顆偉大細致的心靈。
這首詩所說的是:不放下鉤起的窗簾,是為了讓小燕子能夠回來;看到愚癡的蒼蠅不斷的衝撞著窗子,就趕快打開窗門讓他們飛出去。為了讓老鼠不至於餓肚子,總是在家裏留下些飯菜;因為憐惜飛蛾的生命,所以夜裏也不點燈。
林清玄先生感到:詩人所處的時代離我們異常遙遠,他們經曆的生活我們已經沒有可能再經曆,人潮湧動的都市裏不會再有這些小動物隨意穿梭,可是詩中描寫的情境卻讓我們感覺如此真切,詩人的心也能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他對世間萬物充滿著一種細微的愛。歡喜的看著乳燕歸巢,替困頓的小飛蠅擔心焦慮,幫助老鼠解決覓食的苦惱,也由於能體會飛蛾撲火的痛楚,而不去點燈。
這心境多麼令人感動!在塵世間,在我們周圍,總能看到有那麼一種人:對於有恩施予他們的人心中也沒有感念,認為是理所當然;對於身邊遭受苦痛折磨的人也毫無同情,更不要說給予付出,對於人世間的悲歡艱辛也一無所知,更不要提感受眾生的心情。就是心思細膩些的普通人,能夠感受的,也不過是浮於表層、一眼便可看得出的表象,深入的心情,是怎麼也體會不到的。與這位詩人相比較,塵世中人的心實在是過於粗鄙了。
偶爾在本該靜寂的夜裏,會突然傳出一兩聲慘烈的嘶叫,尖銳的劃破耳膜,那是鄰人飼養的貓正為情欲所苦,每當這時,林清玄先生就想到動物情欲的粗糙,進而又從一個比較細膩的觀點回觀人類,就發現人類的情欲也是那樣粗糙。
在林清玄先生眼中,這細微的觀察和體驗,唯有修得禪心的人才能擁有,因為禪心如蓮,清淨,溫柔,經一絲風的撫弄便顫動不停,每一片花瓣落下都禁不住動容。唯有心如蓮花般柔軟,才能敏銳的感觸世界,才能安然的寬容世界,才能精致的對待生活,才能超越平凡的自我,才能在我們受傷時撫慰我們的傷口。
所以,在擁有如蓮般禪心的人眼中,即使是憂傷寂寞,也總有說不出的美好。
譬如雨天。
林清玄先生說下雨天特別能令人心生悲憂,皆因水性不二,明性也不二,所以我們心中的憂傷能夠以飄落的雨做淚,心中的溫暖能夠與太陽的光明相映。雨水象征著憂傷的世間,使人可以真切的感受每一滴雨水帶來的痛苦憂傷,但這樣的痛苦憂傷也使我們清晰地看透每一位雨中行人心中隱藏的不為人知的辛酸,有著柔軟內心的人,透過這充斥天地的辛酸苦痛,體會到的是一種對眾生的關懷,更加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更留心對待世界。
用我們的耳朵來聽好聽的聲音,用我們的嘴巴講述甜蜜溫暖的故事,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光明的事物,用我們的鼻子聞嗅清雅的氣味,用我們整個身體保持清潔,用我們的心感應美好的世界。
一顆柔軟的心是產生大悲心的芽苗,是成長為菩提心的種子,它令我們即使生活在俗世凡情中,也能感知自我心中的清明。柔軟不是懦弱,而是最有力量的;柔軟不是短暫,而是最恒常的,唯有柔軟,才能感知人世間最細微的愛。
宏大之愛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雲,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雲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