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_第4章 人際溝通過程(1 / 1)

一、人際溝通的一般模型

溝通過程有以下四大要素:①發送信息者(信源)溝通主體;②信息溝通內容;⑧信息通道(信道)信息載體;④接收信息者信息到達的客體。使用若看小說閱讀器看千萬本小說,完全無廣告!如果溝通過程中存在反饋,即接收信息者將收到信息的情況又傳給發送信息者,則接收信息者變為發送信息者,而發送信息者又變為接收信息者。

二、人際溝通中的障礙

人際溝通,未必都是暢通無阻的,常常會遇到種種障礙。

①語言障礙由於人們文化修養等方麵的差異,雖然使用同一種語言,卻可能對同一信息在理解上出現差異。這或者是由於發送信息者表達欠清晰,或者是由於接收信息者沒有正確解釋信息的含義。有時還由於脫離特定的語境,也不能正確理解信息的含義。

②物理障礙人際溝通傳送信息時,經常會受到各種物理噪聲的影響。當不同的物理噪聲強度超過人際通訊時的物理強度時,這種噪聲就會對人際通訊產生掩蔽性≯

③組織結構障礙有些組織龐大,層次重疊,信息經過的中間環節過多,從而造成信息的損耗和失真。有些組織結構不完善,溝通渠道堵塞,也會造成信息無法傳遞。

④地位障礙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政治或宗教派別,不同年齡和職業等,均可以產生溝通障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隔行如隔山”,“十七的人不和十八的人說話”。

⑤心理障礙這是由於人們之間在需要、動機、興趣、愛好以及氣質、性格、能力方麵差異而造成的溝通障礙。如張三隻談自己的工作,而李四卻隻對足球感興趣;張三指出李四的錯誤,而李四因自尊心強拒絕接受等等。

三、人際溝通效果的檢查

人際溝通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檢查:

①注意。在人際溝通中要經常關注對方的注意情況,如果對方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則溝通是無效的,實際是在浪費時間。

②理解。如果信息接收者根本不了解或歪曲了信息本意,那麼這種溝通也是無效的。為此,發送信息者應該直截了當地詢問接收信息者:“聽懂了沒有?”“怎樣理解的?”

③接受。接收信息者雖然已聽懂信息本意,但並不讚同和接受其主張。這種情況下,發送信息者就應注意不要再簡單地去敘述其主張或見解,而是應該設法說服對方接受其主張。

④行動反應。溝通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對方產生預期的行為,因此如果溝通以後沒有產生預期行為,就說明溝通效果不理想,就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