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到文字是最後的一步跳轉,這個過程其實也非常簡單。還是以男人打女人為例,如果能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寫下來,前麵講遇到了什麼,後麵講感受“打女人的男人真沒出息”,為了支撐觀點,再說說另外幾個愛打女人的男人的故事,證明窩裏橫是最沒出息的,這就是一篇文章,是典型的說理文章,甚至可能成為爆文。
我自己寫過一篇文章《快遞小哥被揍,這個公司選擇最老炮兒的方式解決糾紛,順帶收買了全國人民的心》,說的是我看到一個快遞小哥被打的視頻後的感受。這篇文章發表出來之後,迅速引爆朋友圈,在我個人的微信公眾號上,兩天時間達到了50多萬的閱讀量。我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從哪裏來的呢?很明顯,最開始是看視頻引發的一個小念頭,我抓住了它,去找跟它有關的素材,有感而發,最終寫出了一篇還不錯的文章。
也許有人說,是不是隻有社會評論適用這種方法,其他文體不適用呢?其實,各種文體都是一樣的。你看到落葉,有了點傷春悲秋的感慨,把感慨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散文;今天你編了一個“如果我中了500萬……”的段子講給朋友聽,把這個段子記錄下來,就是一個小說;今天你訓了一個員工,說“有為才有位(努力工作才能被提升)”,你把它寫下來,就是一個講話稿。寫作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感受,來源於思考,這是寫作者都必須經曆的過程。
三、寫作就是寫我所想
在我的寫作課程中,經常有同學問我,到底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文采斐然的文章是好文章,被大家廣為傳頌的文章是好文章,能解決問題的文章是好文章,讓人讚不絕口的文章是好文章……人們可以有很多定義好文章的標準,但在我看來,能準確表達出自己想法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每個人的基礎不同、背景不同、學習寫作的出發點也不同,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人,但是回到寫作的本源,寫作就是把想法變成語言,再把語言變成文字,所以隻要能順利地完成這兩個步驟,就實現了寫作的目標,寫出的就是好文章。
至於文章有沒有深度,那是想法的問題;文章是不是文采斐然,那是語言轉化成文字的問題。嚴格來說,這兩方麵都不是寫作的問題,而是個人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的問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不能隻靠培養寫作能力,而需要通過其他的手段,比如多看書、多思考、多與人交流、增廣見聞等。這些都需要長期的積累。
寫作是表達想法的渠道,也是鍛煉思維的方法。前麵說到知識儲備和表達能力的問題,寫作其實是鍛煉這兩種能力的捷徑,經常進行寫作練習會提升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鍛煉語言組織能力,而這兩方麵又對提升寫作水平大有裨益。
寫作就是寫我所想,把腦袋裏的一個念頭、想法寫出來,寫清楚,這就是寫作的本質。
猴子可以湊巧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但它們沒有思考也不會表達,所以永遠寫不出任何一句有意義的文字。而人類就不同,再不會寫作的人,跟最厲害的作家相比,大家所經曆的寫作過程是一模一樣的,隻是作家更熟悉寫作的方法,有更多解決卡殼和寫不下去的辦法。
相信我,因為我們不是猴子,所以一定可以寫出有意義的文字,也一定可以通過練習,越寫越好。
1.不會寫作可能不是寫作的問題,有可能是思維的問題或者思維轉換的問題。
2.從意識到思考,從思考到表達,每一下都是驚險的一躍。
3.寫作就是寫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