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也是最常見的寫作形式。所謂記錄,多半是記載、錄入確切發生的故事或者切實存在的人物,隻要有基本的思維表述能力,就能完成記錄工作。至於記錄最後呈現的內容,每個人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吳祖光在《我與吳祖光》一書的序言裏說:“這種記憶力是她(妻子新鳳霞)能大量寫作的主要原因,她的作品無論是記人、記事、談藝、論藝都是她大半生記憶的結晶。”新鳳霞就靠回憶記錄了很多在她生命中跟她有交集的人和事。
記錄是對紛繁資料的彙總,也是對腦袋裏淩亂想法的梳理。很多記錄看起來很簡單,但因為它保留了第一手的資料,所以也是非常寶貴的。
2.表態
有個詞叫“不吐不快”,人很容易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評論。小到對一頓飯的評價,對一場電影的評論,針對一條新聞的評論,對某個公眾人物的評論,大到對環境、政策、國家大事、國際局勢的評論,人們通過評論和表態,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加強跟外界的交互溝通。“想表明自己態度”——這也是很多人拿起筆願意寫點東西的原因。
以表態為目標的寫作首先要弄清事實,不能就一件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表態;其次要觀點鮮明,別人都說過一百遍的話,再重複一遍就沒有必要;最後要條理清晰,我有三條意見,就是一二三,我有五條理由支持這個看法,就是一二三四五。
另外,既然是表態,就要用表態的寫法,要觀點鮮明、一針見血。如果用記錄的方式來表態,隻記錄作者的情緒,一定會寫成混亂的一團,毫無觀點可言。
3.抒情
記錄和表態,都是比較具體的針對人或者事的寫作。現實中,還有一種寫作,不是為了具體的事,而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唐代大詩人杜甫登上泰山,心裏激昂澎湃,寫下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北宋詞人柳永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心裏不舍又感慨萬千,寫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現代人更是如此,工作節奏快,社會活動多,生活壓力大,每天都有很多感慨無處表達。通過寫作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是對自身情緒的紓解,同時,把感情和感受融入文章裏,也更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鳴。
4.說明
向不懂的人解釋清楚一件事,這就是說明。老師跟學生說怎麼寫作文,這是說明;生產廠家跟用戶介紹產品怎麼用,這也是說明。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很多文章,比如“5分鍾教會你用手機拍照”“如何使用平衡車”“為什麼經常叩牙有好處”等,都是說明。
說明就是用簡單明了的文字把問題解釋清楚。舉個例子,如果一篇文章的標題是“為什麼牛奶比豆漿更有營養”,作者如果想要說明這個觀點,他需要先說清楚牛奶和豆漿的營養成分各是什麼,哪些更有利於人體吸收,最後再通過比較得出結論,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說明過程。
記錄也是最常見的寫作形式。所謂記錄,多半是記載、錄入確切發生的故事或者切實存在的人物,隻要有基本的思維表述能力,就能完成記錄工作。至於記錄最後呈現的內容,每個人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吳祖光在《我與吳祖光》一書的序言裏說:“這種記憶力是她(妻子新鳳霞)能大量寫作的主要原因,她的作品無論是記人、記事、談藝、論藝都是她大半生記憶的結晶。”新鳳霞就靠回憶記錄了很多在她生命中跟她有交集的人和事。
記錄是對紛繁資料的彙總,也是對腦袋裏淩亂想法的梳理。很多記錄看起來很簡單,但因為它保留了第一手的資料,所以也是非常寶貴的。
2.表態
有個詞叫“不吐不快”,人很容易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評論。小到對一頓飯的評價,對一場電影的評論,針對一條新聞的評論,對某個公眾人物的評論,大到對環境、政策、國家大事、國際局勢的評論,人們通過評論和表態,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加強跟外界的交互溝通。“想表明自己態度”——這也是很多人拿起筆願意寫點東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