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募一批新人補充各崗位的人力資源缺口,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些人融入了公司環境,紮根下來,有些人可能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融入單位,隻能選擇離開。於是,企業又進入新一輪的招聘與篩選,以求保持公司核心部位及團隊都有人才可用。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人員更選,公司的人力資源結構自然與最初的模樣大相徑庭。從這個意義上說,員工流動就像細胞的新陳代謝,是公司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公司優化人才梯隊結構的原動力。
但是,員工流動率過高的話,就意味著公司留不住人才。這又對企業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有時候甚至會出現釜底抽薪的後果。
我們常說一個企業有多少客戶資源,實際上是把該企業全體員工手中掌握的客戶資源加在一起來計算的。做決策的是公司高層,但具體辦事的是基層員工。很多客戶對某個企業的了解,主要來源於具體負責接待自己的該公司員工。從這個意義上講,客戶是看在這名員工的分上選擇與公司交易的。如果自己熟悉的員工離職到別的公司,客戶有時也會隨之改變原有的消費偏好,繼續照顧對方的生意。
也就是說,員工流動有時候不光意味著人才流失,還將導致客戶資源的外流。所以公司必須把員工流動率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既能促進企業的新陳代謝,又不至於造成嚴重的人才和客戶資源的雙流失現象。
要做到這點,就應該區別對待申請離職的員工。對公司發展影響不大或者實在難以繼續合作的,就痛快放人;對公司發展非常重要且還能繼續合作的,要以優厚的條件千方百計地留住他們。
阿裏巴巴前首席人才官彭蕾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就很有代表性。她說:“有些人,如果他在公司時間已經很久了,他也很累了,能力也到一定瓶頸了,他現在也有那麼多錢了,決定離開,我覺得應該為他們高興,公司和他互相都有了個交代。另外,還有一些人是有能力、有潛力的,這些人我們要想方設法留住,怎麼留呢?除了利益,我覺得還是要用事業留人,他不能覺得阿裏巴巴已經到一個巔峰了,他也沒什麼事可幹了,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很多事情,今天阿裏巴巴的藍圖也是剛展開。”
就事論事,一個人在一個公司工作了很長時間後,的確會產生精神上的疲倦感。事業有成,提升空間不大,家境富裕,不像創業初期那樣激情十足。想換個新環境或者急流勇退,也屬於正常想法。
盡管他們曾經勞苦功高,但已經沒有了奮鬥的動力,能力也發揮到了極限。就算繼續留下來,對公司的發展也沒有多少幫助。這樣的人才就無須強行挽留,好聚好散,爽快放行,才是兩兩相便的辦法。這不是卸磨殺驢,反而是富有人情味的舉措。
對於那些還有成長空間的人才,阿裏巴巴則極力挽留。這類人才在公司任職多年,熟悉業務與價值觀。培養出一個足以替代他們的新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對於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來說,留住這筆還能發揮餘熱的人才資源,遠比重新招募及培訓一批發展前途不明的新人要劃算得多。
通過區別對待的辦法,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以把員工流動率控製在對公司更有利的水平。一方麵,那些無心也無力再為公司做貢獻的老員工離職後,可以為其他新老員工騰出一些重要崗位,激勵留下來的人才努力上進。另一方麵,公司留住了自己最需要的老員工,減少了無謂的人才及客戶資源流失;而那些老員工也獲得了更好的待遇與新的發展目標,實現了組織與個人的雙贏。
總之,員工流動率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隻要能將其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就能為公司發展帶來新的助力。
■ 人才梯隊建設的關鍵點
不少新球迷認為那些經常拿冠軍的足球豪門俱樂部靠的是砸錢買大牌球星。雖然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大牌球星在不適合自己的俱樂部裏也照樣會水土不服,無法發揮作用。冠軍豪門俱樂部真正的立足之本不是那些從外麵空降來的大牌球星,而是通過組建各年齡段的後備軍梯隊來儲備人才,用造血機製來維持自己的發展後勁。
足球俱樂部也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其人才梯隊建設辦法對其他類型企業也不無借鑒意義。
阿裏巴巴立誌要做102年的企業。這意味著馬雲這一代高層管理者和員工在幾十年後全部退出曆史舞台,集團裏所有大大小小的崗位都由現在剛出生甚至還沒出生的人來接任。他們能否把第一代創始人心中的遠大目標貫徹到底,還是未知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隻要阿裏巴巴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就有希望實現薪火相傳。
其實,當一個公司發展到5年以上時,人才梯隊建設問題就迫在眉睫了。馬雲曾在一次會議中指出:“以前我們有大量的資源、精力,特別是人才聚集在這裏,但今天我們麵臨的狀況是人才資源短缺,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必須四處搶占這樣的市場,我們對未來的市場要有戰略布局。我們今天的營業額的壓力遠遠超過5年前、7年前,但是人才資源的配備已經不如以前了,因為我們的新人和年輕人越來越多。每個年輕人都說,要是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讓阿裏巴巴邁上新台階。好,現在你們要的機會來了。前天我發出通知,目前B2B向外部公司的調動一律停止。在未來5個月內,我們會凍結所有B2B人才向外的調動,哪怕是普通員工的調離,也必須由集團CEO批準。”
由於阿裏巴巴集團擴張速度極快,精兵良將被調到各個新項目上,人才資源變得捉襟見肘。為此,馬雲不得不停止向外調動B2B人才,以確保核心業務有充足的百戰老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