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劉克莊有詩:“不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幽妍。”不用泥土,隻要清水供養就能開花,這是水仙花最突出的特色。因此,水仙花在群芳百卉之中顯得格外清高孤潔。楊萬裏有兩首詩說: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開處誰為伴?蕭然不可親。

雪宮孤弄影,水殿四無人。

這裏就將水仙花真正擢升到了“仙卉”的地位,水仙這樣高雅的仙子,是不會沾上塵世的泥沼的,所以她即便落到凡間,也隻借清水為駐足之地。第二首寫水仙清絕之態:她開於冬日,長於水中,這“雪宮”“水殿”上的風采,著實令人傾慕。

元代楊載有詩:“花似金杯薦玉盤,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間複有雲梯子,獻與嫦娥月裏看。”的確,水仙的高潔似配得天宮仙境才得稱意。

詠水仙的詩雖不少,但幾乎都脫不開“水”和“仙”這二字,讀水仙詩,我們要先看這樣幾個典故:

一、洛浦淩波女(洛神)

《淮南子》中記載,洛神是伏羲氏之女,嫁於河伯為妻,但河伯搞婚外情,與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也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找了老婆跑了的後羿(嫦娥的老公)當情人。於是河伯與後羿打起架來,一直搞到天庭,天帝震怒,將洛神貶落凡間。

相傳後來洛神化身為甄宓,還是老脾氣,又和曹丕和曹植演出一場哀婉的愛情故事。曹植寫過一篇名垂文學史的《洛神賦》,這篇賦在文壇的影響實在太大,像什麼“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之類的,在舊時是讀書人再熟不過的句子。

因為洛神是著名的水中仙子,所以詠水仙時,經常要以洛神為喻,南宋人樓鑰詠水仙詩:

品格雅稱仙子態,精神疑著道家黃。

宓妃漫說淩波步,漢殿徒翻半額妝。

這裏的宓妃,就是指化身甄宓的洛神,而淩波之類的句子,也是引於《洛神賦》中的“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所謂“道家黃”,是指水仙花蕊為黃色,像是女道士打扮,下首“瑤壇夜靜黃冠濕”,意同)。

明代的詩人、劇作家梁辰魚有一首《詠水仙花》:

幽修開處月微芒,秋水凝神暗淡妝。

繞砌霧濃空見影,隔簾風細但聞香。

瑤壇夜靜黃冠濕,小洞秋深玉佩涼。

一段淩波堪畫處,至今詞賦憶陳王。

詩中也是引用了陳王(曹植)愛慕宓妃的典故,看來把水仙比作化身洛神的甄宓是詩家常用的手法。

“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在《冷豔幽香圖》上題詩道:“金相玉琢獨迎春,千古題詩比麗人。說到空鉤白描處,乃真湘浦洛川神。”清末才女秋瑾也這樣寫:

洛浦淩波女,臨風倦眼開。瓣疑呈平盞,根是謫瑤台。

嫩白應欺雪,清香不讓梅。餘生為花癖,對此日徘徊。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劉克莊有詩:“不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幽妍。”不用泥土,隻要清水供養就能開花,這是水仙花最突出的特色。因此,水仙花在群芳百卉之中顯得格外清高孤潔。楊萬裏有兩首詩說: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開處誰為伴?蕭然不可親。

雪宮孤弄影,水殿四無人。

這裏就將水仙花真正擢升到了“仙卉”的地位,水仙這樣高雅的仙子,是不會沾上塵世的泥沼的,所以她即便落到凡間,也隻借清水為駐足之地。第二首寫水仙清絕之態:她開於冬日,長於水中,這“雪宮”“水殿”上的風采,著實令人傾慕。

元代楊載有詩:“花似金杯薦玉盤,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間複有雲梯子,獻與嫦娥月裏看。”的確,水仙的高潔似配得天宮仙境才得稱意。

詠水仙的詩雖不少,但幾乎都脫不開“水”和“仙”這二字,讀水仙詩,我們要先看這樣幾個典故:

一、洛浦淩波女(洛神)

《淮南子》中記載,洛神是伏羲氏之女,嫁於河伯為妻,但河伯搞婚外情,與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也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找了老婆跑了的後羿(嫦娥的老公)當情人。於是河伯與後羿打起架來,一直搞到天庭,天帝震怒,將洛神貶落凡間。

相傳後來洛神化身為甄宓,還是老脾氣,又和曹丕和曹植演出一場哀婉的愛情故事。曹植寫過一篇名垂文學史的《洛神賦》,這篇賦在文壇的影響實在太大,像什麼“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之類的,在舊時是讀書人再熟不過的句子。

因為洛神是著名的水中仙子,所以詠水仙時,經常要以洛神為喻,南宋人樓鑰詠水仙詩:

品格雅稱仙子態,精神疑著道家黃。

宓妃漫說淩波步,漢殿徒翻半額妝。

這裏的宓妃,就是指化身甄宓的洛神,而淩波之類的句子,也是引於《洛神賦》中的“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所謂“道家黃”,是指水仙花蕊為黃色,像是女道士打扮,下首“瑤壇夜靜黃冠濕”,意同)。

明代的詩人、劇作家梁辰魚有一首《詠水仙花》:

幽修開處月微芒,秋水凝神暗淡妝。

繞砌霧濃空見影,隔簾風細但聞香。

瑤壇夜靜黃冠濕,小洞秋深玉佩涼。

一段淩波堪畫處,至今詞賦憶陳王。

詩中也是引用了陳王(曹植)愛慕宓妃的典故,看來把水仙比作化身洛神的甄宓是詩家常用的手法。

“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在《冷豔幽香圖》上題詩道:“金相玉琢獨迎春,千古題詩比麗人。說到空鉤白描處,乃真湘浦洛川神。”清末才女秋瑾也這樣寫:

洛浦淩波女,臨風倦眼開。瓣疑呈平盞,根是謫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