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蘭花有這樣一個特點,她的香氣縹緲清幽,把一盆蘭花放在室裏,清香時有時無,時隱時現,時濃時淡,時遠時近。北宋詞人曹組有一首詞:
卜算子·蘭
鬆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曹組這個人現在不大出名,但在北宋當年可是知名度極高的才子,他深受宋徽宗寵幸,曾奉詔作《艮嶽百詠》等詩。然而,宋徽宗是亡國之君,後人因曹組整天陪著徽宗吟風弄月,覺得亡國的責任他也脫不了幹係,所以連帶著把他的詞也罵作“側豔”“下俚”。有人說世上最藏汙納垢的地方一是皇宮,二是妓院。由曹組的經曆來看,皇宮更不好混,你看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柳永多逍遙自在?
閑話打住,曹組這首詞寫得還算不錯,尤其是最後這兩句“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寫出了蘭花香氣的特點。其實,這正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君子隱士們的審美標準:“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禮記·表記》)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張揚,不狂傲,不盛氣淩人,不乖戾霸道。正所謂:“謙謙君子,有如溫玉。”大家聽中國的古琴樂,往往也是一派平淡謙和、清幽雅致之氣。
蘭花的香不霸氣、不招搖,正如一個溫文爾雅的良友,與之相處,有如沐春風之感,如果你不仔細的話,甚至會忘了她的存在,正如餘同麓《詠蘭》中第一首詩所說: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坐久不知香在室”,雖然我們似乎忘了蘭香的存在,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身心卻都沾染了蘭花的香氣。古人說得好:“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蘭花正是這樣潤物細無聲般地熏陶著我們的情操。
|蘭草堪同隱者心|
曆代持身高潔的君子,都愛蘭詠蘭,留下了不少詩篇。他們喜歡蘭花,不免都帶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情調。唐代詩人陳子昂性情耿直不阿,因此受人陷害下獄,他有一首詩寫蘭(《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是唐代開元時的賢相,後來卻受到排擠,於是他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同樣借蘭花抒發了孤芳自賞、睥睨俗士的情懷: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上這兩首詩都相當有名,《唐詩鑒賞詞典》上有詳析,此處就不贅述詩意了。許多詩人筆下都寫過蘭,王勃道:“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李白也說:“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複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杜牧說:“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劉商說:“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種蕙蘭”……
詩鬼李賀雖然沒有專寫蘭花的詩,但他的“一心愁謝如枯蘭”和“衰蘭送客鹹陽道”兩句詩中無奈凋萎的蘭草意象,深深打動著千百年來的失意之人。
蘭花的詩詞不可盡數,喜歡蘭花的詩人也不可勝數,此處擇幾個曆史上和蘭花緣深情濃的人來說說吧:
南宋遺民鄭所南(思肖),酷愛蘭花,他畫蘭時從不畫泥土,稱為“露根蘭”,原因是:“土為番人奪去”,以此寄托他對故宋的哀思。後來明末遺民石濤也有詩:“根已離塵何可詩,以詩相贈寂寥之”,正是學鄭所南而來。
元代書畫家倪雲林曾在鄭所南的《墨蘭圖》上題詩雲: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
隻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鄭所南傳世的畫作僅有墨蘭兩幅,其中一幅墨蘭圖,上有一株一花,墨色淡雅,葉片細長瘦韌,表現出一種冷清絕俗之風韻。題詩道:“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於楚有光。”他思念故國之情,躍然紙上。另一幅墨蘭圖,用極簡淡的筆墨撇出一花數葉,畫上題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落款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鈐以“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今古”之章。
圖中在落款時隻題丙午幹支而不寫元代年號(是時為元大德十年),這表明了他與元朝勢不兩立的堅決態度。這時宋亡已有二十六年,鄭所南已是六十五歲的老人,但他的愛國之心,正如圖上的幽蘭,馨香終不改。
幾百年後,到了清代,世上又有了一個姓鄭的愛蘭之人。他就是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鄭板橋性格古怪剛強,最喜畫幽蘭、修竹、怪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畫蘭,當真是出神入化,蔣士銓曾讚道:“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
鄭板橋所題的蘭花詩不少,我們擇幾首好的欣賞一下: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隻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幽蘭
轉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裏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鬱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隻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蹤定在山。
蘭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