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吳海的《友蘭軒記》中稱“蘭有三善”:“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蘄於人薄矣,不以無人而不芳則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

蘭花,確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空穀佳人宜結伴|

蘭花多生於荒僻無人的幽穀,而且容色素雅,用來比喻甘貧樂道的隱士高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

元代畫家陳汝言有一首詩《蘭》: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這裏說,蘭花生在深山之中,雖然寒苦,卻也自由自在,一旦為人“欣賞”,移載高堂華廈之下,根株離開適宜她生長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潤,雖稱為愛護,實際上卻是殘害。哪裏比得上讓她自由自在地生長在林壑之間呢?

當我們知道陳汝言的遭遇後,會對此詩更多一層理解,據《明畫錄》(清·徐沁撰)記載:“陳汝言風流倜儻,有謀略,張士誠據蘇州嚐參與軍事,明洪武初官濟南經曆,後因坐事被殺,臨刑猶從容染翰,人謂之畫解。”

看來,陳汝言也是暴虐成性的朱元璋刀下的冤鬼,而他臨刑前還從容作畫,大有嵇康臨終彈《廣陵散》之風度。可惜,他的本意是想做一株遠離紅塵的幽蘭,但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到頭來還是逃不過屠刀加身。實在是可悲可歎!

蘭花獨處山間林下,用杜甫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一詩來形容也是相當恰當。所以蘭花又有“空穀佳人”這樣的稱號。南宋詞人向子湮有一首《浣溪沙·寶林山間見蘭》: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炎更香饒。不將朱粉汙高標。

空穀佳人宜結伴,貴遊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對誦離騷。

清高的蘭花,其品格是“空穀佳人宜結伴,貴遊公子不能招”,而牡丹花的性情卻是“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同樣是花,用範偉老師的話說就是“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南宋遺風張炎有首詞,道盡了蘭花“空穀佳人”的氣質,也融進了自己對故國的無盡思念:

國香·賦蘭

空穀幽人,曳冰簪霧帶,古色生春。結根未同蕭艾,獨抱孤貞。自分生涯淡薄,隱蓬蒿、甘老生林。風煙伴憔悴,冷落吳宮,草暗花深。

霽痕消蕙尋,向崖陰飲露,應是知心。所思何處,愁滿楚水湘雲。肯信遺芳千古,尚依依、澤畔行吟。香痕已成夢,短操誰彈,月冷瑤琴。

晚明畫家孫克弘筆下的蘭花,專學鄭所南。他也有《蘭花》詩道:“空穀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詩雖然算不得最上乘,但也點出了蘭花“空穀佳人”的特質。

元代吳海的《友蘭軒記》中稱“蘭有三善”:“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蘄於人薄矣,不以無人而不芳則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

蘭花,確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空穀佳人宜結伴|

蘭花多生於荒僻無人的幽穀,而且容色素雅,用來比喻甘貧樂道的隱士高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

元代畫家陳汝言有一首詩《蘭》: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這裏說,蘭花生在深山之中,雖然寒苦,卻也自由自在,一旦為人“欣賞”,移載高堂華廈之下,根株離開適宜她生長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潤,雖稱為愛護,實際上卻是殘害。哪裏比得上讓她自由自在地生長在林壑之間呢?

當我們知道陳汝言的遭遇後,會對此詩更多一層理解,據《明畫錄》(清·徐沁撰)記載:“陳汝言風流倜儻,有謀略,張士誠據蘇州嚐參與軍事,明洪武初官濟南經曆,後因坐事被殺,臨刑猶從容染翰,人謂之畫解。”

看來,陳汝言也是暴虐成性的朱元璋刀下的冤鬼,而他臨刑前還從容作畫,大有嵇康臨終彈《廣陵散》之風度。可惜,他的本意是想做一株遠離紅塵的幽蘭,但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到頭來還是逃不過屠刀加身。實在是可悲可歎!

蘭花獨處山間林下,用杜甫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一詩來形容也是相當恰當。所以蘭花又有“空穀佳人”這樣的稱號。南宋詞人向子湮有一首《浣溪沙·寶林山間見蘭》: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炎更香饒。不將朱粉汙高標。

空穀佳人宜結伴,貴遊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對誦離騷。

清高的蘭花,其品格是“空穀佳人宜結伴,貴遊公子不能招”,而牡丹花的性情卻是“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同樣是花,用範偉老師的話說就是“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南宋遺風張炎有首詞,道盡了蘭花“空穀佳人”的氣質,也融進了自己對故國的無盡思念:

國香·賦蘭

空穀幽人,曳冰簪霧帶,古色生春。結根未同蕭艾,獨抱孤貞。自分生涯淡薄,隱蓬蒿、甘老生林。風煙伴憔悴,冷落吳宮,草暗花深。

霽痕消蕙尋,向崖陰飲露,應是知心。所思何處,愁滿楚水湘雲。肯信遺芳千古,尚依依、澤畔行吟。香痕已成夢,短操誰彈,月冷瑤琴。

晚明畫家孫克弘筆下的蘭花,專學鄭所南。他也有《蘭花》詩道:“空穀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詩雖然算不得最上乘,但也點出了蘭花“空穀佳人”的特質。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明代詩人李日華《蘭花二首》中的這一首詩,把蘭香的特色寫得細膩入微: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