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忙碌生活之餘,拋開煩惱,讓心靈在音樂的世界裏遨遊,同時也可以讀一些閑適有趣的東西。要知道生活本來就是美好的,隻是你沒有時間去體會罷了。
優美的音樂,陶冶情操的小品文章,泡一杯熱茶或是咖啡,回歸愜意的生活。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好。
科學的時間管理除了要求充分利用時間外還要注意保障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更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一天到晚把自己安排在工作中是不值得提倡的。因為,人的大腦不能夠持續地超負荷運轉,需要充分的休息。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工作效率是沒有辦法保證的,所以我們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必須休息、睡覺,否則就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現象。休息有助於消除大腦的疲勞,使之重新興奮起來,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工作中。
古人雲: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應該有張有弛,忙中有閑。泰戈爾也曾在《飛鳥集》中寫的這樣一句話:休息之隸屬於工作,正如眼瞼之隸屬於眼睛。是啊,隻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會有更好的生活。我們應該把時間管理好,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工作的時候工作。
工作是一種緊張的腦力勞動。人們在工作時大腦皮質始終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如果工作時間太長久會造成大腦機製失調,功能受到影響。因此應該保持一張一弛的工作方法。如50/10法,即每小時內保證10分鍾的鬆弛時間,從而換取其餘50分鍾的高效;三槍一弱法,即每四天中安排一天時間來加大休息、娛樂時間,保證其餘三天的工作效果更好等。
人生就像琴弦,太鬆了,彈不出優美的樂曲,太緊了,容易斷,隻有鬆緊合適,才能奏出高山流水的韻味!沒有閑情的人生如同一根永遠繃緊的弦,緊張有餘,彈性不足,缺乏張力和韌性。生活有張有弛,才會色彩斑斕。人生豐富多彩,才能活力澎湃。激情是一種愛,一種熱烈的,不為任何風雲變幻所左右的執著的愛,有了激情,人生才會有勇往直前的動力,才會有光彩,更有意義。
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語: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段旅程),我們從降臨世上那天開始上路,在浪尖與穀底之間數度起伏打轉,遇見不同的人,闖過無數難關,足跡遍及各地,直至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列車亦逐漸行至旅程的終點站。人生便是旅程,旅行亦是生活本身,我們自始至終都在品嚐人在旅途的滋味。人不是一刻不停高速運轉的工作機器,人生需要有張有弛,一盞茶功夫也好,一年半載也好,不要讓人生隻知道背負,而不知道舒緩。姑且放下生存壓力的顧慮,給生命更多的彈性。
園藝家說:人生是加法。譬如一棵樹,開始隻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加了水和養料,就長出了根,再加了枝條,加了葉,加了花,加了果,就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綠蔭,一分收獲。雕塑家說:人生是減法。就像一塊野外采來的巨石,需要反複地雕琢,減掉許多許多多餘的部分,才能成為一尊雕像,讓人們讚賞。其實,人生是要有加法也有減法。我們來到人世間時一無所有,一切都是“0”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的人生會注入許多東西,人生更加豐盈與精彩。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則要開始做減法,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舍,使人生更加健康和充實。該得則得,該放就放,有張有弛,有進有退,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