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好的管理者,或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們都懂得如何去借助別人的力量來為自己辦事。能夠有效借助於人,也是打通自己時間,打通自己人脈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你能夠有效借用別人的力量,並為己所用,那你做事情,就能夠真正的事半功倍了。
1 確認有哪些事是你必須親自做的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明確哪些事是必須親自做的,哪些是應該交給別人去做的。要把時間花在重點上,而不要把它們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麵。
一位企業家在談到這一點的時候提到:我家買家具的時候,賣櫥櫃的那家店的銷售員打電話過來,要討論訂單細節和安裝細節。我跟他說:等等,我讓我的太太來聽電話。因為買櫥櫃是我太太的事情,她才知道細節,也會對這件事的進度有興趣。可是那位推銷員竟然執意要跟我談細節,但我一點也不關心這件事。最後,我太太走進來接電話,我很禮貌卻語氣堅定地打斷他的話說:我太太來了,你跟她說。我把電話拿給我太太,然後走出房間。後來我太太跟我抱怨說:你一點也不關心這件事。她說得對,我是不關心這件事。我的時間有限,有又那麼多的工作要做,我必須把事情的優先級排好,我們都應該這麼做的,而買櫥櫃這件事對我來說,並不在我的應辦事項清單上。
雖然買櫥櫃是一件小事情,夫妻之間可以不分你我,但是想要提高你的時間利用率的話,就要時刻都明確哪些事是你要做的,哪些事是不需要你去做的,不必要的事情就堅決不要去做,不然你的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無謂的事情消耗光。
當你確認了那些你必須親自做的事情之後,你所要做的就是堅持,時刻堅持把你的時間優先分配到這些重要的事情上,而不要一味地去應付那些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
2 有些事情讓別人去幹更為合適
在亞裏士多德的那個時代,亞裏士多德是一個真正的博學家,因為當時人們掌握的知識還非常有限。但當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存在博學家了,隻能有專才,包括所謂的博士,其實也隻是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裏進行深入研究的人。所以,我們不可能掌握到所有的知識和技能。就算是亞裏士多德這樣一個博學家,也不可能自己去做所有的事,他做飯肯定沒有廚師好,洗衣肯定沒有女仆好,縫衣肯定沒有裁縫好,他隻要做好他拿手的研究就行了,而其他的事,有人會比他做得更好。沒有人是萬能的。
所以說,有些事情讓別人去幹會更為合適。如果你不擅長做這件事的話,不妨把它交給別人來做,把它交給那些擅長做的人去做。也許你做這件事要花十分鍾的時間,而別人一分鍾就能解決了。這不是個人能力問題,而是我們各有專長,並且所擁有的便利條件也不同。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要自己做個蛋糕,那麼,你要先去買麵粉、雞蛋、奶油,準備好模具和烤箱,這會花掉你很多時間,而且,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蛋糕的話,你還要花時間去琢磨該怎麼做,就算最後做出來,也不一定好吃。若是交給一個麵點師來做的話,他不需要特地去準備這些材料,因為這些東西他隨時都備有。而且,他的技術肯定比你純熟,會做得比你美味比你快。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把做蛋糕這件事交給別人去做呢?你可以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別的你擅長的事情,這樣效率不是高多了嗎?
3 了解他人的時間管理風格
我們在工作中少不了與人合作的時候,了解他人的時間管理風格,會讓我們與他人的合作更有效率。
首先,你可以通過了解他人的時間管理風格來決定是否與他合作。一個人的時間管理風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辦事風格,如果他是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或者做事匆匆忙忙、手忙腳亂的人,那麼你就應該慎重考慮一下是否要跟他合作了。因為如果他對時間管理不當,影響工作進度的話,也會造成你時間的浪費。
再者,你可以通過了解他人的時間管理風格,使你們的合作更有默契。通過了解對方的時間管理風格,可以讓你知道對方在什麼時候有空,在什麼時候與對方交涉取得的效果最好。可以根據對方的時間安排適當修改自己的時間計劃,以取得最好的合作效果,避免因溝通不暢而造成的時間浪費。
還有,你可以通過了解他人的時間管理風格,找到最好的時機去求助別人。如果你有求於人,那麼你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去求助。如果你找了一個對方很忙的時候去,那麼對方肯定沒有空理你,不但白跑一趟,還很有可能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找到一個好時機,沒準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變成可能了,一次成功不是很好嗎?
4 學會外包:借助外部資源幫你成事
一般地,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之後,就常會采用一種模式,那就是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