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神色匆忙,被事情弄得手忙腳亂,經常跟人抱怨說:怎麼辦?時間不夠,完不成了,這事太急了!我們真的有那麼多急事嗎?事實上,所有的“急事”都是拖延一手造成的後果。
你仔細回想一下,你現在所做的急事是不是你幾天前或者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做的事情?現在你知道了吧,從你小時候開始,你就有了這樣的習慣。在家裏時,等爸爸媽媽回來的前幾分鍾才慌慌張張地整理雜亂的房間;做作業時,總是拖到要交的前一個晚上才熬通宵來寫;考作文時,總是拖到考試結束前的五分鍾才胡亂地寫上一個作文結尾;到了上班的時候,總是拖到快遲到的時候才走出家門,然後在路上飛奔;做項目時,總是拖到最後一刻再做修改。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數不勝數。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你在之前有充足的時間去做的,隻是被你一味地拖延,拖到最後時間快不允許了,才成為你不得不做的“急事”了。這樣做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是你浪費了寬裕的時間,卻弄得你經常手忙腳亂,老是覺得時間不夠。這些“急事”不但弄得你分外疲憊,而且,在那麼緊迫的時間內,你所處理的事情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真是吃力不討好呀。
在拖延的行為中,有一種最為常見的就是“帕金森時間效應”
什麼是“帕金森時間效應”呢?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個詞,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意思。
“帕金森時間效應”闡述的是一種關於時間與計劃的神奇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你有一項8分鍾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你分配了8小時去做它,那麼,確定無疑,你的確會耗盡你所分配的8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項工作,即便它事實上隻需要8分鍾的時間。帕金森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總結歸納,所以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帕金森時間效應”
“帕金森時間效應”的一般形式是隻要你給定多少時間,工作就將使用多少時間。也就是說,如果你告訴我有一年的時間,那麼這個工作將花一年的時間完成;如果你告訴我有兩年的時間,那麼這個工作也將花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種效應是真實的,我們的確會調整自己的速度以滿足最後的期限。如果我們認為有充足的時間,那麼我們就不會早早地去完成它,而是給自己增加多餘的無用的事情去填充多餘的時間。這也就造成了工作的拖延和時間的浪費。
所以,我們必須小心這種效應,避免被這個陷阱吞噬掉我們寶貴的時間。當我們接到一項工作的時候,我們同時會接到這項工作的時間限製,有時會很緊急,有時卻會很輕鬆。我們不應該完全遵循這個被給定的時間限製,而需要針對這項工作,自己為它定一個合適的時間限製,並且按照自己定的時間限製去完成這項工作。特別是在被給定的時間很寬鬆的時候,這樣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我們因為陷入“帕金森時間效應”這個怪圈而浪費我們的時間。
克服了“帕金森症狀”你就對拖延毛病的克服,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在工作或學習中,你是不是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總是遲到,並且因此被你的老師、老板、情人責罵或抱怨?
如果你是個愛遲到的人,那麼,告訴你一個絕佳的方法,讓你告別遲到的尷尬,那就是把你的手表撥快10分鍾。
惠普前財務總監路易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回憶道: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上課經常遲到,幾乎每隔一天就要遲到一次,我的老師很頭疼,為此說過我很多次,可我還是改不了這個毛病,這幾乎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了。後來我工作了,做小職員,卻還是有這個毛病,三天兩頭地遲到。在公司不像在學校,你的老板可沒有你的老師那樣的耐心。被老板炒魷魚之後,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且非常的苦惱。這時我的一位老朋友幫我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我的手表撥快10分鍾。我覺得還不錯,就聽了他的話,把表撥快了10分鍾。事實上,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遲到過了。而且,我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說完,他得意洋洋地把手表給記者看,果然快了1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