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這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嗎(1 / 2)

鐵律之九十九:要善於發現自己需求背後的需求,你以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未必是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要去犯“自己誤導自己”的錯誤。終極需求可以表現為各種不同形式,也可能被某種表象所異化。隻有切合實際的表現形式,才有助於你這種需求的實現。

也許你遇到過這樣一類朋友,好說歹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就是要去當歌星、演員、畫家和時尚攝影家,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差、此行生存不易暫且不說,你得有這方麵的天賦才行,最起碼水平也不應該太差。令你非常驚訝的是,這人偏偏是一塌糊塗。可能大家就會感覺真的非常難以理喻,感覺這些人跟瘋了似的。倘若你提醒他,那方麵的天賦太差,就不要浪費時間了,早日做點其他事情,對方還很不樂意。人家就認定了,無論這條路多難走,都要堅持下去。

說到這裏,你是不是有些茫然了?我碰到過好幾次類似的情況,起初也很茫然,心裏納悶,天底下竟然有此等荒唐之事,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後來跟別人交流得多了,又與這些“大熊貓”級的寶貝進行溝通,並展開深入分析,我才逐漸發現了其中的緣故。原來,此類人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是喜歡出名、被人關注,由於歌星、演員、畫家、作家和時尚攝影家職業往往和萬眾矚目、眾星捧月聯係在一起,他們就很自然地將這種需求附加到這些職業上麵,而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

領悟到這個邏輯之後,我再遇到類似的問題青年就有的放矢了。我通過一些方法,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並由對方進行確認。告訴他們這樣的需求實際上是非常合理的,但有更多的途徑可以去實現,而當“時尚明星”,隻是實現這種理想的一條路而已。條條道路通羅馬,全國高速會北京,自己的路徑選擇完全可以與自己比較擅長,或者一些大眾化的職業相結合。行行出狀元,在哪一行幹得好了,做到極致,都可以是熠熠生輝的公眾人物。馬雲、張朝陽、牛根生、餘世維、時寒冰、胡舒立這些人物自不待言,還有很多技術精英、行業專家,也可以做到名滿天下。

每個人都有“需求背後的真實需求”,有時別人可以幫你梳理,但更多的時候需要你自己去梳理。我在此可以介紹兩種常見的表麵需求和真實需求相異化的情況,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不少人在大學畢業之後的五六年裏,一直從事的是輔助部門的輔助工作,能力沒有得到多少提升,各種儲備和積累都不太到位,事業發展前景渺茫,於是去拚命報各種培訓班,或者辭職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甚至到國外留學。從表麵上看,拿各種證書和學位是他們的需求所在,實則不然。相當比例的朋友對這些東西倒不是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職場競爭力,或者說是為了“前途”和“錢途”。

要提升職場競爭力,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多的,而報培訓班和讀學位隻是其中一種,並且不見得有效;向同行和同事多多請教,拜高手為師,自己邊看書邊實踐邊領悟,自己嚐試獨立做一些項目,與圈中人切磋打擂,用各種方法打造成功案例體係等,這些方式可能效果更佳。特別是對於你職業發展相當關鍵的能力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個人成功案例體係的構建,絕非你簡單拿多少證書學位,留學多長時間所能解決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