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律之九十三:高手之間往往存在一種師承關係。人雖然可以通過自我修煉達到一定水平,但由於受曆練、經驗和悟性等方麵條件的限製,會存在很多盲區,迅速成長的概率很低。名師指點,可以使你快速掃除盲區,消除誤區,較早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專業體係。
何為高手?其實就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學識和技能,已經高度係統化和細致化,並遠遠超過同行的那些人。高手往往享有很高的行業地位,並掌握著比常人更多的資源,他們不經意的一次點撥就可以讓你受益匪淺;他們淡淡的一句話,可能就影響了你的前程。不少人期望投入他們的門下,甘願鞍前馬後。高手們還能名利雙收,頭上頂著各種耀眼的光環。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都在羨慕高手,希望自己某一天也能成為高手,並四處打聽成為高手的獨門秘訣,看看是否有捷徑可走。
在高手如何練就這個問題上,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歸納起來,不外乎這麼幾種情況:第一,邊實踐邊總結,滾動發展,知行合一,我們可以稱做“實踐派”,他們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貫通了“實踐”、“悟性”和“總結”三個環節,對涉及的一些細節領悟得比較到位,最終實戰性很強。第二,按照一定的“寶典”和知識體係去修煉,以“理論”為先導,結合實踐去領悟,以實現自己專業水準的快速提高,此類人我們可以叫做“自修派”。他們走的是“理論—實踐—領悟”之路,成為高手之後,最擅長的還是理論的精妙之處。第三,在高手的指導下,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實現快速成長,在“克隆”前任高手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突破,這種我們可以命名為“師承派”。他們取得成功,靠的是理論、實踐和師承“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
從終極意義上講,任何經驗、技能和頓悟都來源於實踐,差別隻在於是你自己的實踐,還是別人的實踐。在理論上,人們可以通過不斷努力和在不同條件下的曆練,來達到高手的境界。在現實中,很多高手也確實是這樣走過來的,特別是某些出身低微的草根,通過一係列奇遇成長起來,整個經曆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這種“成功案例”多起來,就會產生強大的榜樣力量,認為隻有走“實踐派”的路子,才能成為真正的頂級高手,而不是半瓶醋。
也許有人真的運氣挺好,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遇到了數量眾多、結構合理的曆練機會,自己又聰明好學,悟性很高,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不世出的高手。而在更多的現實中,受種種條件製約,我們的曆練機會可能不是很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幾個比較狹小的領域,結構上不是太合理,會存在大量實踐和認識上的盲區,並且這些東西都不是你自己能完全控製的。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你的成長速度和發展高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數理角度來說,你能原生態地獲得數量和結構都比較理想的曆練機會的概率非常低,這也是實踐派中誕生的高手數量少之又少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在高手群體當中,實踐派的比例也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