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律之九十二:即使出於職業安全考慮,我們也隻需選擇合適時機釋放能量,而非一味留一手。這種做法看似聰明,實則危害巨大。倘若在每個階段都未能將你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勢必會影響你能力的長足進步,以及優質成功案例體係的構建。
潛質固然很重要,但潛質要轉化為能力,還是需要不斷實踐和鍛煉的。你夢想當中的《九陰真經》,不可能靠著大腦推演就能練成。可惜很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認為自己能夠想明白和看明白就行,在行動上該保留的就應該保留。誠然,出於職業安全和知識產權方麵的考慮,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必須“留一手”。這裏應當特別注意關鍵詞,是“適當”,而非“一味”和“必須”,否則同樣會給你的職業生涯帶來巨大的危害。
我有一個朋友,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婚姻變故備受打擊,從半行政半國企的單位離開,放棄公職,到當時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開始了將近二十年的打工生涯。其間,他先後在一些民營企業做過內刊編輯、廣告策劃、企業谘詢等各類工作。1998年,他開始進入一家生產企業擔任總經理職務,將這家企業從零做起,到2006年前後,一直將年營業額做到了一億元左右。這固然與他的經營才幹有很大關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益於那個時期整個行業的飛速增長。與他們差不多同時起步,到2006年前後,圈子內有好幾家已經做到了三四億元的樣子。
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老板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猜忌和互不信任。尤其是發家比較早的一些老板,基本上沒有接觸過西方經營管理理論,看得最多的就是帝王統禦之術。而那時候的職業經理人,更多琢磨的是管仲、李斯、曹操、諸葛亮、趙普、劉基、曾國藩這樣的曆史名人。社會上厚黑學之類的圖書隨之大行其道。博弈雙方,基本上都熟悉什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杯酒釋兵權”、“玄武門之變”、“挾天子以令諸侯”之類典故。對於老板而言,既盼人才又怕人才;對於經理人來說,既盼伯樂又防伯樂。
這位老兄八年的CEO生涯就是這麼度過的。他們公司實際上在2002年前後,營業額就已經做到了近億元的水平,但隨後幾年內並沒有多大增長。老板是女強人,感覺他太能幹,就開始防範他,在一些要害崗位安插了心腹,答應的薪酬待遇也沒有按條件兌現。他也擔心會給別人做嫁衣,於是有意控製企業的發展速度,每年基本讓營業額像蝸牛般地往前挪一點。他有次私下跟我講過,說自己的經營手法是很厲害的,就像長江裏行船,能夠有效控製速度,快了的時候,刹一下;慢了的時候,挺一下。
2006年,雙方矛盾越來越大。這位老兄一賭氣,選擇了出走。當時女老板也並不在意,象征性地作了一下挽留,就此各奔東西。如同很多民企一樣,鬧到這種地步,最後都是兩敗俱傷。這家企業表麵上已經做起來了,可以卸磨殺驢,哪承想業績連年下滑,連做到不虧損都困難。現在已經五年多了,還沒有恢複元氣。而這位老兄也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太自信,去了很多新運作的項目,基本上都沒有做起來,不到一年就得換一個地方。剛開始還有深圳那個“成功案例”的光環罩著,但這幾年隨著失敗案例的不斷增加,在職場上越來越被動,戰略縱深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