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偽古文,與《史記·殷本紀》所記《湯誥》幾乎沒有什麼相同。《殷本紀》收錄的《湯誥》應是真《湯誥》。當年偽造古文《湯誥》者不知《史記》有真《湯誥》,遽爾造假欺天下人,豈知假象終有暴露之日!
經文:
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誕告萬方。王曰:
“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後。
“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於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祗①。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②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③。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④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⑤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⑥”
今注:
①這裏所謂“上下神祗”,與下文“昭告於上天神後”、“朕未知獲戾於上下”的“上天神後”、“上下”,意思應該相近或相同。偽孔傳與孔疏將“上下”解說為“天地”,正合原意。
②《說文·爪部》對“孚”字的解釋:“古文孚,從氶。氶,古文倸。采亦聲。”根據《說文》這個講法,周秉鈞先生說孚就是保,孚佑就是保佑,這當然沒有疑問了。“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偽孔傳:“僭,差。賁,飾也。言福善禍淫之道不差,天下惡除,煥然鹹飾,若草木同華,民信樂生。”這裏宣揚了天命觀。據《釋文》與偽孔傳,這裏賁應讀bi(音與“閉”同)。
③“傈(n’音與“栗”同)僳危俱,若將隕於深淵”,與《詩·小雅·小曼》“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諸句意同。
④《國語·周語中》記單襄公引“先王之令”的說法:“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匪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顯然,偽古文《湯誥》抄錄了這幾句。惠棟《古文尚書考》指出:“以周臣而對周天子而述周令,其為鑿然可信無疑。而偽作古文者乃竄入《湯誥》中,其不足信可類推矣。”今按:惠定宇這裏說得對。
⑤與這幾句意思相同的話,又見於別的典籍(譬如《論語·堯日》)。
⑥偽孔傳:“忱,誠也。庶幾能是誠道,乃亦有終世之美。”今按:“尚克”領起的句式,其下常為動賓結構,譬如《酒誥》“尚克用文王教”,昭公五年《左傳》“尚克知之”,昭公七年《左傳》“尚克嘉之”,都是這一類句子。我們認為“尚克時忱”的“時”應假借為“持”(“時”字繁體“晴”與“持”字同部);“持忱”,持者執也,以誠相待,所以有終世之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