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這是我國古代很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史記·夏本紀》:“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所以《尚書》將記載這一係列事情的這一篇文章命名為“禹貢”。方孝嶽先生《尚書今語·禹貢》說:“《禹貢》有周時地名,其為後人追述無疑。”又說:“盡信《禹貢》為禹時之事,誠有所不可,然如近代今文家以托古改製之說波及群經,謂《禹貢》之事盡屬子虛烏有,則亦逞臆之談也。”我們認為這樣估價《禹貢》,表現了比較科學的態度,是可取的。
經文:
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嶽陽①。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恒、衛既從,大陸既作。(島)
鳥:②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濟、河惟兗州③。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濟、漯,達於河。④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締,海物惟錯;岱畎絲、臬,鉛、鬆、怪石;萊夷作牧,厥篚屎絲。浮於汶,達於濟。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義,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底)
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
薪: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⑤,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嬪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
菏:。
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禁蕩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
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筿蕩,齒、革、羽、毛惟木。(島)
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⑥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今注:
①山南叫做陽。這裏“嶽陽”指太嶽山之南。司馬貞《索隱》:“嶽,太嶽,即冀州之鎮霍太山也。”②據阮元等《校勘記》改。
③兗(yan,音與“眼”同),地名,在山東省。《史記·夏本紀》作“沇”,音義均同。沇本水名,所在之地亦以水得名。
④這個“漯”讀to(音與“撻”同),水名,在山東省。同字而讀luo的漯河在河南省。《孟子·滕文公上》注已言及。《尚書》偽孔傳:“順流日浮。濟、漯,兩水名。因水入水日達。”⑤“大野既豬”的豬,《釋文》引馬融注:“水所停止,深者日豬。”後來表示這個意思的“豬”寫作“瀦”,見《說文》新附。裴駟《史記集解》引鄭注:“土五色者,所以為大社之封。“張守節《正義》引《韓詩外傳》:“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將封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為社也。”又引《太康地記》:“城陽姑幕有五色土。封諸侯,錫之茅土,用為社。此土即《禹貢》徐州土也。”隻是因為這個地方的五色土可以用於天子大社之封與封建諸侯之禮,所以才被指定為貢品之一。拙撰《中國禮製史》的《先秦卷》與《秦漢卷》論及此類禮典,可參看。
⑥裴駟《集解》引鄭注:“有錫則貢之,或時乏則不貢。錫,所以柔金也。”從知鄭君以為這個錫是一種金屬。方孝嶽先生也把這個錫解釋為金屬之一。偽孔傳:“錫命乃貢,言不常。”這就把“錫”解釋為最高當局的行為了。還有第三種講法。黃式三先生《尚書啟幪》注:“錫亦貢也。”曾星笠先生《尚書正讀》注:“錫賜聲借。錫,獻也。貢同錫。”這就是《堯典》“師錫帝”那個“錫”的意思,不拘限於尊卑之分。第四種解釋,認為這個“錫”就是“亦”的意思,見周秉鈞先生大著《尚書易解》。但是周先生後來寫《白話尚書》,改取“錫亦貢也”的講法。我們也認為上列四說以第三種講解為佳。
經文:
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義。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惟笛簵、梏①;三邦厎貢,厥名②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