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偽古文,《尚書》中的第一篇偽古文。孔疏:“此是謨篇,禹成其功,陳其言耳。”今按:禹“陳其言”本篇有之,但大禹在這裏並未自言其功。就本篇內容而言,有:對於禹的治水之功,大舜表示嘉許,另有教誨以及希望;此外還有舜帝對益與皋陶表示嘉獎與希望的意思,還有益與禹讚頌帝德,合計征苗以及三人向帝舜進言等內容。雖然全篇皆偽,但是我們不應輕視本文的思想意義。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巨大,而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與“滿招損,謙受益”這幾句可以肯定為至理名言。
經文:
日若稽古:
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日:“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義①,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成寧;稽於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日:“惠迪吉,從逆凶,惟(影)
景:②響!”
益日:“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於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誌惟熙。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已)
己:之欲③。無怠無荒,四夷來王。”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毅,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④,萬世永賴,時乃功!”
今注:
①偽孔傳:“能知為君難,為臣不易,則其政治。”按:這樣解說是對的。艱就是難,在《大禹謨》這裏是意動用法(“以……為難”的意思)。義讀yi(音與“易”同),治的意思。
②據《顏氏家訓·書證》與阮元等校勘記改。
③咈,讀fu或bi,《說文》:“違也。《周書》日:咈其耇長。”按:《說文》這裏引的《尚書》中的話,見於《微子》,誠如段注所說,“《微子》則必是商書也”。許君說出自《周書》,應該算是誤記的一個例子。為什麼不引《大禹謨》的句子作證據呢?因為許君沒有看到這一篇,本篇為偽古文,後出。
④偽孔傳:“水土治日平。五行敘日成。因禹陳九功而歎美之。”孔疏:“府者藏財之處,六者貨財所聚,故稱六府。襄二十七年《左傳》雲:‘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即是水火金木土,民用此自資也。彼惟五材,此兼以觳為六府者,穀之於民尤急。”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孔疏也有說明,不備錄。“允治”,確實處理好了的意思。
經文: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①,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禹日:“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於)
幹: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②,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禦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③。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④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日:“禹!官占惟(先)
克:⑤蔽誌,昆命於元龜。⑥朕誌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
今注:
①《曲禮上》:“八十九十日耄。”“百年日期頤。”《釋文》:“本或作‘八十日耋,九十日旄’,後人妄加之。”鄭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按:“期頤”,或省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