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競爭是發展的動力(1 / 1)

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俗話說得好,適者生存,不適者將被淘汰出局。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他就會甘於平庸,最終導致碌碌無為。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

因此,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強大的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其實,你不妨把你的競爭對手想得很強大,這樣,在對手給你的壓力下,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某一城市,眾多的電器經銷商在經過激烈的明爭暗鬥之後,彼此都付出了重大的代價,最終唯有李、王兩商家脫穎而出。

李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市場競爭力,采取了強勢擴張的經營策略,大量地收購、兼並各小企業,並將連鎖店延伸到各市縣。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巨大的失誤,大肆鋪張造成信貸資金比例過大,包袱過重,其市場銷售業績急速下降,最終造成效益滑坡。

而在此時,業內外人士紛紛提醒王,這正是大好商機,如果這時主動出擊,就可以一舉擊敗競爭對手李,進而獨霸該市電器市場。而王卻輕微一笑,對眾人提議沒有動作,他有自己的想法。

在李最危難的關頭,王卻出人意料地主動伸出了援助之手,出借資金幫助李渡過難關。最終讓李的經營狀況漸趨好轉,而後李卻一直給王的經營施加壓力,迫使王時刻麵對著這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有很多人嘲笑王在商場上心慈手軟而導致養虎為患。可王並沒有絲毫反悔和憎惡之意,隻是默默地殫精竭慮整頓自己的公司,並四處廣招人才,積極調動團隊,拚搏進取,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這樣,王和李在競爭中既是朋友又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彼此絞盡腦汁地展開較量,雙方在競爭中各有收獲,事業如日中天,共同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商業巨子。

其實擊倒一個對手有時很簡單,但倘若沒有對手的競爭卻又是非常乏味的。企業能夠發展壯大,當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是競爭環境帶來的壓力是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許多人視對手為心腹大患、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隻要反過來仔細想一想,便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它會激發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你的對手就如同一劑強心針、一副推進器、一個加速擋、一條警策鞭。

“你並不需要熄滅別人的燈光使自己明亮”。競爭策略最初是從打擊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更快發展,而不是將對手打垮。雖然市場經濟中大部分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人失敗的基礎上,然而也有一種新的成功經營模式,那就是合作競爭。

合作競爭,不隻是與顧客、供應商、員工溝通合作,更重要的是跟同行一起開發新市場和擴大原有市場,共享利益,達到共贏。這種在競爭中表現出來的團結不隻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智慧、一種魄力,這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所應該具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