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公司還不斷采用新聞稿的形式,在新產品推出前、推出期間和推出後做輔助性宣傳,收到了令人鼓舞的報道效果。
這些精心策劃的活動,不僅向公眾介紹這種新產品的誕生、革命性的創新及特點,同時也為這個新產品樹立起了一個獨特的高級形象。因而,產品一問世即大受消費者歡迎,銷量直線上升,這場虛張聲勢的宣傳達到了十分理想的目的。
1979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不露聲色”地走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可口可樂先後在廣州、廈門、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建立了13個瓶裝廠。如今,這種“洋水”已在中國市場到處可見,具有極高的商標知名度。與之相反,法國軒尼詩公司的XO白蘭地,則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1991年6月6日,這家公司“虛張聲勢”,將裝有5箱白蘭地酒的4桅白帆船,鼓樂開道運到上海客運碼頭,僅宣傳費就花去1200萬美元,終於使這種昂貴的酒敲開了中國大門:在香港和內地年銷量高達50萬箱。
這樣的例子很多,著名的英國甲殼蟲樂隊在早期也采用了這種虛張聲勢、製造假象的方法取得成功的。
蜚聲世界的英國甲殼蟲樂隊在其早期久久打不開局麵,除在利物浦地區有點影響外,他們的唱片一直擠不進全國暢銷唱片的目錄,人們養成已久的欣賞習慣頑固地排斥著這種反傳統的“新玩藝兒”。
這個樂隊的經濟人布賴恩·艾潑斯坦獨具慧眼,看到了該隊的潛力,決定改變這種蕭條的狀況。他把一批代理人派往各個編製唱片目錄的城市。這些人到了各城市之後,在規定的同一時間裏到處購買甲殼蟲樂隊的唱片,並故意到已售缺的商店三番五次地催問下一批唱片的到貨時間,同時還向電台、電視台詢問買該唱片郵購商店的地址。大量從各地收購來的唱片,經艾潑斯坦自己的唱片商店再轉手批發和零售出去,從而偽造出甲殼蟲樂隊唱片十分走俏的“繁榮”假象。經過這樣幾個月的來回循環折騰,甲殼蟲樂隊的聲望“轟”的一下子上去了,這種音樂變成了英國的流行音樂。不僅如此,甲殼蟲熱還越出英國國界,漂洋過海,迅速傳到了許多國家,他們的音樂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流行音樂,影響了一代人。
這種“虛張聲勢”的運用一定不要失真,要像模像樣,切忌漏洞百出,弄巧成拙。否則,不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還會讓自己臭名遠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