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青藏屋簷下,來自東方的人(3)(1 / 2)

古典優雅的氣息是從曆史深處傳來的,尼采說過:“當我想以另一個詞語來表達‘音樂’時,我隻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另一個字來表達‘神秘’時,我隻想到了‘布拉格’。”在西藏,我想到了神秘與遼遠;在樟木,我想到了僻靜與距離。

馬克·吐溫到德國著名的旅遊休閑城市巴登-巴登時,曾被那裏“讓人與自然無障礙接觸”的魅力所吸引,發出了這樣的讚歎:“5分鍾後,你會忘掉自己;20分鍾後,你會忘掉世界。”

掛在米尼雅山腰的樟木小鎮以及其所轄的立新和雪布崗村落--距離尼泊爾最近的村落,就是一個讓你一走進就會忘掉自己及時間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通過3年來對西夏黨項人影響範圍裏的12個省區的丈量,通過對這裏的宗教、建築、民俗、語言等各方麵的考察,我發現這裏就是在西夏學界百年謎團的答案所在。

一直以來,“喜馬拉雅山腹地的夏爾巴是西夏黨項人後裔”的說法缺乏實證。來到這裏,我發現橫陳在麵前的就是揭開那道神秘答案的契機。

夏爾巴至今仍保持著許多內地的生活習俗,從建築、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看,這是個很特殊的群體。“我們到底是誰?我們來自哪裏?”這一次次的追問被米尼雅山及四周的雲霧遮住了。

小小的鎮子,每天都有國外遊客、印度打工者、尼泊爾朝拜者前來,這個口岸的特殊地位也吸引著國內各個省份的商人。在這裏既能買到國外免稅的香煙,也能吃到國內很多地方的風味小吃,各色人種和各種商品的集散,使這裏越來越“國際化”。

立新村是夏爾巴最大的村落。他們信仰藏傳佛教,婚姻習慣和內地的寧夏、甘肅一帶近似。夏爾巴能歌善舞,男女都穿白毛線織成的鑲黑邊的短袖外套,他們也認為白色是最尊貴的顏色。

一般夏爾巴住兩層的木製閣樓,閣樓底部一般堆放雜物或拴係畜生,這和阿壩一帶羌族人的居住風貌一致。

在這個異域情調的小鎮,可以遠眺冰雪覆蓋的喬巴巴瑪雪峰。周圍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遍地都是杜鵑樹,當地人管那些高大的杜鵑樹叫“帕魯”。玫瑰在這裏也是長成大樹一般,5月滿枝開花,整個山區被濃鬱的玫瑰花香籠罩著。

海拔4000米以下、3200米以上則擠滿了喜馬拉雅冷杉,它們厚實的冠蓋形成波瀾起伏的林海。

往下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方是針葉、闊葉混合林,高達20多米的白樺樹和60多米的鐵杉樹錯落生長,油畫般的色彩充滿了詩情。

再往下海拔1800米到2700米處是常綠落葉闊葉混合林,密林深處常有珍禽異獸出沒,如逗人喜愛的小熊貓--它們著一身棕紅色或棕黑色皮衣,睜著一雙乖巧的眼睛,拖著大尾巴,三五成行地穿行在竹林裏。禽鳥類中有著名的藏馬雞,還有披著黑白花的羽毛的血雉、棕尾虹雉和白尾梢虹雉。

白瑪--夏爾巴的走出與回歸

白瑪賓館在西藏的名氣很大,不僅因為住宿條件,更因為老板白瑪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夏爾巴。在樟木的日子,我住在這裏,聽著山澗傳來的濤聲,看著對麵屬於尼泊爾的米尼雅山,一有時間就聊夏爾巴。白瑪是第一個到內地做生意的夏爾巴,去過甘肅、陝西、青海、四川等地,稱得上是最富有也最有見識的夏爾巴。我問起夏爾巴的來曆,白瑪說:“我們這裏的人都不知道,我們都很想知道這個答案。據口口相傳下來的說法,我們是從東部內地來的。可以肯定,我們不是藏族人,也不是那邊的尼泊爾人。我們的習俗、建築、語言等方麵和他們都不一樣。”如果夏爾巴是當年黨項羌的一支後裔,那麼他們對羌族的一些東西是應該有保留的,羌曆年是在農曆十月一,銀川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天要祭奠祖先給他們“送寒衣”的習俗,又叫“鬼節”。我問白瑪他們是否也重視這個?他們小時候過年是什麼樣的?他說:“我們也很重視十月一這個風俗,有的人搞得很隆重。”他說小時候很窮,一年隻有過年期間才能穿上新衣服。村裏耕地少,一年有三次收入,主要是玉米、小麥、土豆。流傳在夏爾巴中間的說法是,祖先從漢族地方帶來了這些莊稼的種子,世世代代耕種。當初是來避難的,選擇這裏也是看上它的偏僻,外麵的人不知道。談到走出去,他說,以前沒人出去,可以說是個完全封閉的地方。解放後這裏修路了,人們才往外走,他屬於第一批走出去的夏爾巴。他小學是在樟木鎮讀的,老師是支援西藏來的漢族人,他從小接觸漢族的東西多,夏爾巴語反而說得不如漢語。小學畢業由於家裏窮就輟學了。回到家後,他辦過牧場,養了30頭奶牛,全死了;後來學會了開車,從尼泊爾拉香水到拉薩轉賣;現在開這個旅館,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