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危樓千尺壓洪荒(3 / 3)

人,最難麵對的是自己,最怕承認的是自己錯了。所以此時的鼇拜,還想奮力一辯。

“皇上想得雖好,可滿人想著滿人的心事,漢人打著漢人的算盤,蒙古懷揣蒙古的主意,天下何來一統?”鼇拜將症結拋出。

康熙神色坦然:“若我滿人總像竊賊對待贓物一樣對待江山社稷自然辦不到,隻有把中原沃土當作自己的家,把漢人當作家人才行。漢人是天下最豁達的族群,他們能包容所有的種族,能接受所有的文化。所以滿漢一家的關鍵是管好滿人,讓滿人守規矩,知進退。而要天下一統僅有滿漢一家還不夠,還有滿蒙一家,蒙漢一家,最後是天下一家。”

鼇拜搖頭:“皇上太過紙上談兵了,漢人種田為生,蒙古以遊牧為業。北方苦寒之地的族群曆來可憐。他們隻有牛羊草原,隨便一場暴雪、瘟疫,就可能讓全族陷入絕境。因此他們必須與中原易貨,可漢人對北方外族恐懼,拒不交流。那北方族眾就隻得搶掠。這遊牧與農耕習俗相差甚遠,想要和平共處,太難了。”

康熙:“是難,但絕非無路可行。中原農耕以土地為根本,我們就依秦朝商君法令實行郡縣製,管住了地也就管住了人。而蒙古遊牧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那麼我們就管住人,以滿八旗為範式實行管理。總之,朕要讓大清各族親如一家,不讓長城再隔斷南北,凡我大清疆域內,百姓皆可自由往來,自由貿易,互通有無。再者,我大清版圖內不能國中有國,三藩設立是我大清立國時的非常之舉,眼下天下太平,必須革除舊製,國內政令一統。至於台灣,不能總讓它孤懸海外。這些內憂與邊患,朕一件一件都要辦妥。”

鼇拜在心底長歎,這些,的確是他曾經飽受困擾卻又未得其解的政治難題,想不到在年輕的天子心中已然早有主張。

鼇拜心頭湧起一絲悵然,隨即被深深地無力感所包圍,可他還是不想承認自己輸了,在政治上,在眼光和格局上,輸給一位少年。

於是,他又問:“皇上這些方略固然遠大,可國庫空虛,哪兒來的錢糧實現呢?”

康熙:“《左傳》有雲,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朕最先要做的是收伏天下士子之心。讀書人對大清既懼且憂,怕我們毀掉他們的教化傳統,更駭於大清的雷霆手段。所以,朕要重用漢臣,要支持漢學,要尊奉孔子,要請讀書人出仕與朕一起治理天下。朕還要讓教化百姓知榮辱,辯善惡。如此天下昌明,必國富民強。朕還要全力治理黃河水患、開荒造田,疏通運河,讓南北貨物暢通無阻。屆時,我大清人人安居樂業,國家自然興旺。鼇拜,你總看不上前明,你可知讓你看不上的前明曾以礦產、航運、白銀儲備、出口交易、軍事、版圖占據六個世界第一?是天下第一強國?”

聽到康熙如此評價前朝,鼇拜心中不服:“奴才隻知,前朝被我們打敗了。”

康熙並不理會鼇拜孩子氣的怨懟,直接擊中要害:“那是因為後來的繼任者,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所以把祖宗的江山和曾經的輝煌全丟了。而今天,你的所言所行,和那些傳統的衛道士毫無區別。若是今日你勝了,明日,我大清必定亡國。所以,這個皇位,朕不讓!隻需十年,朕會讓大清超越前明,擁有更多的世界第一,你信嗎?”

康熙堅定而洪亮的聲音回蕩在殿中。此時,外麵的天空已然放晴,陽光透過大殿的窗子直直地投射在康熙與鼇拜這對君臣身上。

鼇拜心悅誠服,卻又一臉愕然又懊悔地看向康熙:“皇上心中這些打算,為何不早些說與奴才聽?”

康熙神色微苦:“因為在你眼裏,朕就是個不成器的孩子,就算朕想說,你有工夫聽嗎?如今,朕隻問你,朕的這些宏圖偉業,你能做到嗎?若你能,便可帶著玉璽即刻出殿!”

鼇拜一臉沉痛,搖了搖頭,坦白回道:“老夫做不到。”

康熙笑了:“那依你看,你選定之人可能做到?”

鼇拜怔了一下,搖了搖頭,心底失望之極。是啊,自己的女婿,那個蘭布,他或許能守成,但少帝所說的這些創世偉業,蘭布一件也做不成。

可惜啊,終究是自己的貪欲與傲慢蒙蔽了雙眼,混淆了心智,終究在最後關頭,做錯了這至關重要的一步。

康熙抬頭看向殿外,迎著耀眼的光線,康熙的臉似是鍍了一層金子,泛著淡淡的金色,臉上隱著惆悵和希冀:“給朕十年,朕便都可做到。”

鼇拜定定地看著康熙老淚縱橫,此時此刻,他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可是,他不能就這樣束手就擒,因為他身後有太多的人,他不能讓他們全部就死。

“皇上,晚了!事已起,眼下就是老夫想罷手,外頭的人也不會依。”鼇拜一臉絕望。他在心底承認康熙未來有可能是位明君,但他卻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退步。

康熙低頭看向鼇拜淡淡一笑:“你鼇公有所準備,難道朕就沒有準備嗎?”

鼇拜一驚,身形剛一動,突然一張大鐵網從天而降將鼇拜困在了網下。

鼇拜用力掙紮了幾下,突然不動了,冷冷地看著康熙:“皇上打算就這樣帶老夫出去?皇上這樣做怕是無法向世人交代。”

康熙淡定一笑,拍拍手,突然自龍座背後衝出一群小布庫將鼇拜團團圍住,鼇拜大驚左右掙紮,小布庫上前又用鐵索將鼇拜死死捆在,康熙走近被俘的鼇拜。

康熙:“朕會跟天下人說,大清當年的第一巴圖魯被這些小布庫生擒了,我大清後繼有人了。”

鼇拜怒目看著康熙,康熙則神色誠懇:“鼇拜,朕不會讓你死,朕會讓你看著朕用十年時間將詔書上所列的大事一一做到。至於你,從此便是朕的一麵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