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孫武(4)(1 / 1)

【伍子胥的執著】

伍子胥報仇心切,不久,他便去求見原吳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請公子光將他引見給吳王僚。見到吳王僚,伍子胥便慫恿他伐楚。哪知公子光從中作梗,對吳王僚說:“這個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殺,他勸您伐楚,是想報自己的私仇,我們不能去和楚國作戰。”

吳王僚以為然,遂拒絕了伍子胥,也沒在朝中給伍子胥安排個一官半職。伍子胥知道吳王僚已對他有了成見,便把希望寄托在公子光身上。

伍子胥慧眼識人,他經過觀察,發現公子光與吳王僚雖然說是叔伯兄弟,但公子光誌不在小,很看不起吳王僚,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伍子胥隱居期間,不僅發現了軍事奇才孫武,還發現了兩個勇士,一個叫專諸,一個叫要離。他既察知公子光的心思,便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並向公子光暗示,專諸是個優秀的刺客。公子光大喜,沒過多久,便利用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自己即吳王位,是為吳王闔閭。

闔閭一即位,不忘伍子胥之功,便把伍子胥請來任命為行人,令伍子胥參謀國事。伍子胥又向闔閭推薦要離,令要離去刺殺了逃亡到衛國的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為闔閭消除了影響其坐穩王位的隱患。

伍子胥既得闔閭的信任,便開始說服闔閭伐楚。

闔閭最初對此並不熱心,他知道伍子胥極力鼓動他伐楚的目的是為其父兄報仇,深恐出兵不利,反而為楚所滅。但一旦伐楚成功,利益又是很誘人的。

楚國是南方大國,數十年來一直雄心勃勃地四處擴張,並北進中原挑戰齊、晉的霸主地位。如今齊、晉的國力已大為衰退,北方十幾個諸侯國聯合起來,也隻能勉強擊退楚國的北上擴張。而西方的秦國此時尚未實行變法,國力遠不如楚。因此,楚國四顧無敵,更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吳與楚接壤,兩國早就因為領土問題兵戎相見。最令闔閭擔憂的是,楚大吳小、楚強吳弱,楚國必會成為吳國的大患。而如果伐楚成功,不僅可以擴張吳之國土、削弱楚之勢力,而且將立威天下,讓中原諸國不得不對吳國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