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先軫(9)(1 / 1)

此時的子西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還蒙著呢,先軫率領的晉中軍已經殺上來,包圍了落在後麵的楚軍步兵,沒有戰車的掩護,手持短兵器且疲憊不堪的楚軍步兵隻有任由晉軍戰車屠殺的份兒。子西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步兵被晉軍巨大的戰車壓成肉餅,僥幸逃脫的也被戰車上的甲兵揮戈砍成兩半,死傷無數。

與此同時,前麵的晉上軍也衝進了楚軍車陣中,沒有了步兵在戰車兩翼及後方的掩護,隻擁有單一長兵器的楚軍車兵也變得不堪一擊,紛紛敗逃。子西見大勢已去,無計可施,在少數親兵的保護下衝出重圍,狼狽地爬山逃命去了。

另外一邊,子玉已經知道自己中計了,因為他的中軍部隊遭到了傳說中已經覆滅的晉下軍的頑強抵抗。最終,楚軍不敵先軫軍隊,大敗而歸。此一役,不可一世的無敵楚師在城濮損兵七萬,從此元氣大傷,經年未複,楚國的霸業至此中落,晉國的霸業自此而始,並一直延續到了春秋時代結束,中間除了一鳴驚人的南天神鳥楚莊王,基本上無人能動之分毫。

子玉則無顏見江東父老,在回楚國的半路上就伏劍自殺了。

子玉之敗,不在其不勇,而在其少算。《孫子兵法》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子玉恃勇輕進,謀狹算少,他率領的軍隊戰鬥力再強也沒用。

而麵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先軫精心部屬,層層設計,軍事外交雙管齊下,步步料敵機先,前後左右之間,來路去路,針細密線,紋絲和縫,無不一一算到;偽裝、佯退、誘敵、側擊,種種謀略,極盡奇詭變化之能事,特別是其中先軫使用了多種心理戰來蒙騙誤導敵軍,即便從兩千六百年後的今天來看,亦多有借鑒意義,何況“以戰為禮”的春秋初期,那簡直不啻於在天下刮起一陣頭腦風暴!

城濮之戰,為春秋時代中原民族抵禦南方蠻族勢力北侵最為重大一戰,亦即華夏民族存亡所關一戰也!假設晉軍在城濮之戰中失敗,楚之勢力即可越過黃河統一全中國,那麼中國曆史或將全部改寫!城濮之戰後,華夏民族自齊桓公後重新團結在了以晉文公為首的軍事聯盟周圍,並因而產生了持續抵抗異族的力量,此後百餘年,楚國始終無法侵吞中原,最後終於在楚莊王(一鳴驚人那位)的掌舵下,開始接受中原文化,逐漸同化於中華民族中,至戰國後期,楚民族已經完全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城濮一戰,可以說是華夏民族抵抗異族侵淩最成功一役,晉國兩百年春秋霸業,由此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