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軫(5)(1 / 1)

【戰前妙算,謀略製敵】

屈指算來,晉軍從晉國出發,到攻下曹、衛,一共才花了不到兩個月。

兩個月滅掉兩個國家,而且軍隊傷亡如此之小,在那個年代,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橫空出世的先軫,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人了。

晉軍的迅速出擊,徹底打亂了楚成王的軍事計劃。他慌忙分兵兩處,一路由楚令尹子玉繼續圍攻宋國,一路則由楚成王親自披掛上陣救援曹、衛,沒想剛走到半路,就聽說曹、衛已經被晉軍攻滅了,楚成王不禁大驚失色,口中直喊:“晉之用兵,何神速乃爾?”

楚成王心裏也開始沒譜了,慌忙撤軍,回到楚國,並下令通知還在圍攻宋國的子玉也盡快撤退,曰:“先軫有大將之才,非楚所能敵,子且讓之!”

子玉何許人也?此人也算是楚國第一名將,打從娘胎出來就沒吃過敗仗,隻要聽說有高手,他心都癢癢。一聽說晉國有高手,他立馬向楚王表態道:“願少待破宋,奏凱而回。如遇晉之先軫,請決一死戰;若不能取勝,甘伏軍法。”真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啊,楚成王很是生氣,就從軍隊上給他壓力,除了西廣、東宮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輛戰車給了子玉外,剩下的都給召回去了。

雖然子玉的部隊對晉國不會造成較大的威脅,但也把晉軍搞得很難受:“侵曹伐衛”以調動楚軍北上的作戰意圖現在已經失敗;但如果自己主動南下去攻擊楚軍,又擔心自己的實力(可能也包括膽略)不夠;如果放棄攻擊楚軍,不僅“取威定霸”的最高目標達不到,就是“報施救患”的最低目標也達不到。

麵對新情況,先軫再次顯示出其超人的軍事才能:

第一,尋找盟友。圍宋的楚師,雖然軍隊被楚成王分走了一半,但仍有七八萬之眾,再加上楚國小弟鄭、許、陳、蔡四國共三萬聯軍,總兵力超過了十萬。而晉國三軍滿打滿算不過五萬,兵力相差一半,如果不找幾個國家來助陣,這一仗恐怕會打得很艱苦。

第二,確定戰場。如今晉軍駐紮在曹都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西北),楚軍駐紮在宋都商丘城外,兩地相隔數百裏。如果晉軍先出擊,必將往南深入到楚國的勢力範圍。勞師遠征,又在別人的地盤打仗,一則物資補給會變得非常困難,二則楚國本土的軍隊隨時可以支援圍宋楚軍--不好,相當不好。所以先軫的最佳選擇,就是激怒楚帥子玉,讓他率先出擊,如此這些不利因素,就全轉嫁到楚軍那邊兒去了。《孫子兵法》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原來“以逸待勞”這個道理也是孫武從先軫那裏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