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軫一笑:“此易也。主公不如興師以伐曹、衛,楚始得二國,必移兵來救,則宋之圍必解。”
這個計策真是妙極了,咱們先軫老兄不愧為中國兵法的祖師爺,所以後來孫臏將之發揚光大,並命名為“圍魏救趙”而名垂中國軍事史,可惜大概很少人知道,此計的原創者,卻原來是先軫吧!
先軫發言後,重臣狐偃立即表示支持,並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通過進攻楚國的盟國曹、衛,調動楚國大軍北上,再與楚軍決戰。不久,晉國又確定了三軍的統帥,先軫被任命為下軍佐(下軍副司令)。
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晉國的軍政結構。晉國軍政的主要特點就是軍政一體,即由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六卿組成一個“軍委會”,行政軍事一把抓。中軍將既是行政一把手,也是軍隊一把手,權位僅次於國君。學問最好的郤穀擔當此任。
晉文公五年一月,晉楚爭霸的前哨戰正式打響。晉文公帶領部隊按狐偃的作戰方案先“侵曹伐衛”,以調動楚軍北上。晉軍用三天時間打下曹國,元首曹共公當了俘虜。之後,再采用先軫的計謀。先軫采用的戰術與兩千年後二戰時德軍攻占波蘭的閃擊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一步,先聲奪人。先軫引軍繞道南河(今河南汲縣南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在意想不到之時,從意想不到之地,迅速殺至五鹿城下,其行軍之速,超乎想象,衛國守軍措手不及,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第二步,風聲鶴唳。先軫命人在城下山林中插滿軍旗,以示自己強勁的兵力和勢在必得的決心,一舉摧毀了五鹿守軍的頑抗之心。衛軍看著漫山遍野的旌旗,嚇得魂飛膽喪,紛紛逃竄,先軫不費一兵一卒,輕輕鬆鬆的攻下了五鹿城。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先軫順利地攻占了衛國的五鹿,報了重耳當年流亡時在衛國沒飯吃的仇。
先軫的過人實力,讓所有人(包括晉文公在內),都開始重新審視這位軍事天才。
恰在這個時候,中軍將郤穀老同誌突然得腦血栓暴斃了,這正好給了先軫上位的機會,晉文公遂大筆一揮,三軍首腦排最後一位的先軫連升五級,被任命為中軍司令,統帥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