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先軫(3)(1 / 1)

【橫空出世的戰神】

春秋時代之所以被稱為春秋亂世,是因為總有人搗亂,這些人在那個時代,被稱為“蠻夷”,與“華夏”是相對立的。“華夏”信仰的是周文化,認同周天子為共主,以“周禮”為正統意識形態;而“蠻夷”則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他們並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更對“周禮”嗤之以鼻。當時天下最大的“蠻夷”,就是“南蠻”楚國。

楚國幅員遼闊,地廣人稀,它把江淮流域的“華夏”小國一並通吃,楚國國君還自稱為王,很顯然,在他的眼中,已經沒有周王室了。

按道理,這個時候周天子應該挺身而出,帶領“華夏”各國共討“南蠻”,然而,自從平王東遷洛邑,周天子這個昔日天下的共主,早已名存實亡,逐漸淪落到次等諸侯的地位,自保都堪虞,根本就沒有能力帶領大家去對付日益囂張的楚國,周王室已經喪失了曾經的號召力與領袖作用。

晉文公三年冬,依附楚國的宋國實在受不了楚國的壓迫,政治覺悟提高後的宋國轉而投靠晉國溫暖的懷抱。這使圖霸中原的楚國惱羞成怒,楚成王派令尹子玉和司馬子西帶隊,攻占了宋國的緡地。晉文公四年,楚國又在國內舉行了沒有代號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向宋國露出了全副武裝的鋒利獠牙。這年冬天,以楚軍為主力的多國聯軍,在楚成王的親自率領下殺向宋國。在此危難存亡之際,宋國派與晉國君臣有交情的大司馬公孫固親赴晉國求救。

麵對楚國嚴重破壞中原地區安定團結局麵的行為和宋國求援的強烈要求,晉文公召開專門的禦前會議,討論應對的具體措施。這時,以前名不見經傳的先軫,正式閃亮登場,他不僅參加了此次重要會議,而且首先發表意見。先軫果決地對晉文公說:“今楚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災恤患之名也。取威定霸,在此舉矣!”

晉文公猶豫了,他何嚐不想搞個霸主來當當,隻是晉、宋之間隔著楚國的小弟曹、衛兩國,勞師遠征,有側背遇敵的危險;況且楚軍實力強大,正麵交鋒也無必勝把握,難搞得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