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重情義,講感情。現在,華基高中了。阿婆聽到這一消息,真比自己的親孫子高中還高興,看到全村人圍在這裏道賀,她更有說不出的高興,老人家止不住的感激淚水,用著並不流暢的語言表達,也引得一邊的左鄰右舍,叔叔伯伯淚水縱橫。
鄉鄰們越來越多,大家都在分享著吳家的喜情,黃氏忙裏忙外,給大家每人分發一個笑糕,讓叔叔伯伯們同喜,讓大家同笑,讓大家同發,祝願大家的子孫都高中。
大家都共同沉浸在喜慶的歡愉當中,突然,一陣鑼鼓聲從村外傳來了。
不用說,那一準是官府報喜的儀仗來了。
那是一陣陣令人每根神經末稍都興奮異常的聲音,門前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往村外跑去,去迎接報喜的儀仗。
吳通夫妻有點手足無措,苦了一輩子,還沒碰上這樣的喜事,還沒見過這麼大的陣勢,黃氏一雙手在自己的圍裙上擦了又擦,搓了又搓,眼裏高興的直流著幸福的淚水。
“華基,快!快!去換衣服呀。”吳通樂得直蹦,回頭卻看見兒子還穿著下地的衣服,便催促他去更衣。
“噢!噢!噢。”吳夲恍然大悟,掉頭進屋。
“快!快放鞭炮呀。”老胡子雖然80多歲,也沒見過這種陣勢。但畢竟人生閱曆豐富,提醒身邊高興而又著急得直打轉的吳通。
“噯!噯!噯。”吳通這才從紛繁的思路中緩過神來,把一捆很大捆的鞭炮點燃。瞬間,鞭炮聲、鑼鼓聲和鄉親們的歡喜聲相互交織著,平時寧靜的閩南小村莊一反往常,頓時有了百倍的生氣,百倍的熱鬧。
報喜的儀仗隊擺開了架式。
吳通、黃氏帶著兒子滿身虔誠地期待著喜訊。
鄉親們立即停止剛才熱鬧的喧囂,靜候佳音。
報喜的官員雙手展著黃綢的黃榜,拖著長長的聲音,宣讀吳夲中舉的黃榜後,又宣讀了皇帝詔書:
“順天承運,皇帝詔曰,今科舉人吳夲為泉州府禦史。欽此。”
吳夲渾身上下似乎熱血賁張,他機械地跪在地上,感到蒼天賜予的榮耀,無限地感激皇恩浩蕩,他仿佛覺得這一夜之間所有的皇恩傾刻間全部淋浴在自己身上。
而這種蒼天賦予的責任傾刻間也一齊降落在自己的肩上。
“中舉?禦史。”他生怕自己聽錯,有些驚愕地抬起頭,呆呆地看著報喜的官員。
“吳夲接旨。”報喜官的聲音又響起來了,容不得他思考。吳夲迅速應過來,按照以前聽長輩講過的規矩,用力提了提噪門:“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他趁人不經意時輕輕地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起身誠惶誠恐地接過黃榜。
這是十年寒窗辛勤求學的結果,這是父母數十年辛勤勞作,傾注愛心養育的結果。吳夲雙手捧著黃榜感到沉甸甸的。中了舉人,被皇上委任為禦史。一個鄉村的青年,意味著從此將走出莊戶,步入仕途,進入令人肅然起敬,又令人感到深奧莫測的官府。他感到非常突然,以致心理上也似乎沒有任何準備,不由的用目光看了看阿公,看了看父母,看了看周圍的叔叔伯伯。
他看到是一張張充滿喜悅而無限羨慕的臉;
他看到的是一份份無限的希望與期待。
於是,他鼓足勇氣,深深地向報喜官員鞠了三個躬。然後,轉過身向自己的父老鄉親也鞠了三個躬。
又是一陣鑼鼓聲,家裏按照民穀祭拜了祖祠,告慰了列祖列宗。然後,就在小屋門口擺了幾張桌,豬雞鴨全上宴席,以閩南人的風俗,以閩南人特有的熱情招待報喜的儀仗官員,招待自己的父老鄉親。
小鄉村,熱熱鬧鬧,直到下午三、四點,才慢慢恢複了平靜。
客人走了,鄉親們走了,吳夲才輕輕地與父母坐在客廳上。
“華基,今天是大喜之日,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知子莫若父,看到兒子一整天似乎難有歡樂和笑容,母親黃氏憐愛地問。
“噢,父親,母親。我多年來一直追求的是求學,增長本事,就像你們一樣修善積德,服務鄉民,可是,現在中了舉人,還要去當禦史。當今世上還有多少為民謀利的官呀……”華基說著,說著,他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把後半截話咽了回去。
“華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呀。”吳通看到母子對話,覺得也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中舉是千載難逢的喜事,當禦史更是喜上加喜呀。人呀,無論走到哪裏,幹什麼?隻要心中有鄉親,隻要心中有善心,到處都能做出成績。”
“是啊,華基。在家裏可以修善,走出去同樣也可修善,關鍵是要有善心。”黃氏看見吳通說完,也趕緊提醒自己的兒子。
“好的!爸、媽,孩兒隻是在思考,為人處事應該盡自己的所能,我在想作為鄉間醫生我能盡微薄之力服務鄉親。可是要作為禦史,我深感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吳夲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
“一切都是人學的。”黃氏勸說著兒子。
“是呀!村莊外麵還有村莊,龍池岩後麵還有龍池岩,但不走出去,永遠不了解外麵的天地。”吳通沉思了許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在努力勸說兒子,給兒子以信心和勇氣。
“爸,媽,孩兒會記住你們的話。”華基心裏想得還很多,但傳統教育養成的習慣,他不願讓愛他養他的父母的內心有絲毫的不安,為了讓父母放心,他掐住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