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蒙牛遭人投毒,遭遇各地禁購蒙牛產品的“生死門”。牛根生提筆向溫總理求救。總理的親筆批示要求公安部緊急破案,使蒙牛在極度恐慌中度過了2004年的那個寒冬。2008年,蒙牛又遭遇了來自“三聚氰胺門”的危險冬天,不過這一次事件的原因來自於自己的監管不嚴。
在排山倒海的罵聲中,牛根生選擇負責,他說,在責任麵前,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負起全部的責任。無論什麼原因,出現這樣的產品,企業是有罪的。無論是與非,無論長與短,我們都要堅決地、徹底地、全麵地負起責任。寧可轟轟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瑣瑣地活著。如果因為負大責任而死掉,那死而無憾!至少,負責任死了比不負責任死了光榮得多。對此,他還鄭重宣布:“如果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我這個董事長將引咎辭職。”
危急時刻,牛根生並沒有把責任推卸到員工和奶農身上。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他主動減薪50%,更難得的是,他並沒有裁員,也沒有減少普通員工的工資。盡管銷售不暢,企業現金流吃緊,依舊決定向奶農收奶。
牛根生承認,這次惡性事件確實暴露了奶站管理與原奶運輸管理環節上的重大漏洞,必須加強對這兩個以往“非閉環”環節的監控,“否則1%做不好,就帶來100%的風險”。作為應急之舉,蒙牛把1萬多名員工陸續派往4千多個奶站,每站都設立兩三人對其進行監管,人盯牛,人盯站,人盯車……
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蒙牛斥資1億引進全球頂級檢測設備和配套設施,引入第三方權威機構駐廠實施從奶源到產品出庫全方位第三方權威機構獨立檢測。從奶源到成品嚴格把關,確保“批批檢驗、批批合格”。
在奶源管理方麵,蒙牛為奶站安裝了攝像頭,為奶牛建立譜係檔案;運奶車都是恒溫儲運,並安裝了GPS以確保24小時可監控;檢測方麵,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複檢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
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對產品生產有一個更清楚、更全麵的了解,蒙牛從2008年11月17日起,聯手新浪網、優酷視頻、天線視頻等網絡對自己生產的關鍵環節進行24小時全程直播。用5W(What、When、Where、Who、Why)模式,力邀全民對關鍵過程進行監控。
1.What,什麼都可看,從牧場開始到擠奶、質檢,再到最後包裝成型,所有關鍵環節都可看得見。
2.When,不限時間,全天24小時,不用提前準備,不用通知任何一個蒙牛工作人員,想看就看,可謂即時監控。
3.Where,不分地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都能觀看,不用舟車勞頓,當然你也可以看見蒙牛全國各地任何的一個工廠的環節,通了互聯網絡,蒙牛就站在你麵前。
4.Who,不分人群,不管是什麼年齡,不管是什麼職業,奶品專家、專業質檢工作者、平常消費者,隻要會操作互聯網,誰都可以監看,你就是蒙牛的質檢員。
5.Why,開通這個直播頻道,蒙牛邀請全社會都來監督,攜手打造“中國牛”、“安全牛”。
通過蒙牛這個監控設備,任何一個時段,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人,都能知道蒙牛生產線在為消費者做什麼;任何一個人都能知道蒙牛牛奶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可謂蒙牛的一舉一動都在消費者的眼裏,蒙牛已經透明化。並且,蒙牛已經開始進行蒙牛全國萬人“安檢員”召集活動,“安檢員”能夠隨時隨地走進蒙牛,對奶源和檢驗實地驗證參觀,全麵監測蒙牛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
在蒙牛的每一包合格牛奶的包裝上除了印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外,還有一串作為牛奶“身份證”的條形標碼,通過這個數字,消費者可以查到這包牛奶的生產廠區、車間,以及原奶供應的相關資料。
正如蒙牛最新的廣告詞所說的那樣,“層層監管,隻為這一管”,蒙牛開始變得嚴肅,沒有浮誇。從這一層層的監管中,不難看出蒙牛這次損失有多大,希望挽回局麵的心情有多迫切。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蒙牛幾乎用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方式來試圖取得消費者的再度信任,很多消費者也慢慢原諒了蒙牛。
作為民族品牌,蒙牛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困難也許還會降臨。不管怎樣,蒙牛並沒有倒下,這足以給我們強有力的信心。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麵對危機時無所適從的慌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