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奶源安全問題,我們正在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推進牧場現代化建設,除了發展萬頭、千頭、百頭現代牧場以及養殖小區,還將著力推進奶聯社等養殖模式;二是加強奶站管理,除了“三盯一封閉”,我們還準備給奶站安裝攝像頭,24小時監控,讓摻假沒有機會,同時,條件成熟時,可讓奶農以奶牛及奶站入股企業,形成奶農與企業“利益一體”的新型股份製模式。
——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
過冬關鍵詞:加強內部監管、開放式監督、確保資產安全
過冬方略:對於蒙牛來說,這個冬天不僅意味著經濟寒流的侵襲,更重要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給蒙牛上下,包括牛根生本人帶來了很多的煩惱。或者僅僅是煩惱還無法概括這一事件帶來的巨大影響,事實上,對於蒙牛——這個創造了中國乳業奇跡的民營企業來說,如何化解三聚氰胺帶來的信任危機是比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更為緊要的事情。
是禍端,更是機遇
當人們得知大量無辜嬰兒患腎結石甚至死亡是因為牛奶裏含有三聚氰胺的時候,知道自己每天喝的都是毒牛奶的時候,這種恐懼與憤怒是可想而知的。網上都是這樣的帖子:“自從喝了三鹿牌牛奶,嘿,這腰不酸,腿不疼,連心髒也不跳了。”“喝三鹿牌奶粉,當殘奧會冠軍。”“每天喝三鹿,直奔黃泉路。”“三鹿奶粉,後媽的選擇。”……
隨著事態的發展,這已經不僅僅是三鹿的事情了。三鹿事件拔出蘿卜帶起蒙牛,當人們得知自己信賴的蒙牛牛奶中也查出了三聚氰胺,盡管含量不高,但也不亞於一場印度洋海嘯。神殿轟然倒塌,對蒙牛的銷售和市場影響是毀滅性的。
蒙牛遭遇了空前的危機,蒙牛不再被人相信,消費者也不敢再買蒙牛的產品。從2008年9月16日蒙牛被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後,形勢急轉直下。9月17日停牌前,蒙牛乳業股價為每股20港元。9月23日,蒙牛複牌開盤即暴跌66%。11月3日,蒙牛乳業收於6.65港元。老牛基金會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的股票也麵臨被出售的危險,境外一些資本大鱷開始蠢蠢欲動。在當時蒙牛股權較為分散和股價較低的情況下,隻要有人趁機將蒙牛抵押在摩根斯坦利手中的股權收購,就能輕而易舉超過牛根生與其管理層26.48%的股權,進而取得蒙牛的實際控製權。
這足以讓牛根生夜不能寐。能不能及時補足保證金,已經關係到企業是否擁有話語權。為此,在一次企業家聚會上,一向叱吒風雲的牛根生在麵對柳傳誌、傅成玉、田溯寧、馬雲、郭廣昌、俞敏洪等諸多中國企業家談及蒙牛控製權可能旁落外資時流下了眼淚。
為了防止蒙牛被境外機構收購,柳傳誌連夜召開聯想控股董事會,將2億元打到了老牛基金會的賬戶上;俞敏洪二話沒說,火速送來5000萬元;江南春更是毫不猶豫拿出5000萬元救急;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信誓旦旦,中海油準備了2.5億元,牛根生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拿。田溯寧、馬雲、郭廣昌、虞峰、王玉鎖等都打來電話,表示隨時隨地可以伸手援助。
2008年11月5日,由牛根生設立的老牛基金,已經贖回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的4.5%蒙牛股權。為避免股價波動,該基金通過從聯想控股等機構得來的資助,解除摩根斯坦利的抵押貸款。聯想的投資取代了摩根斯坦利對蒙牛的貸款,解除了蒙牛可能被收購的危機。
而牛根生在10月18日向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和長江商學院的同學發出的“萬言書”經網上傳播之後,也開始稍稍消解了民眾的憤恨。畢竟,千恨萬恨,蒙牛也是咱們的民族品牌。還有幾百萬的奶農期待著從蒙牛那裏領回數十億計的奶款,成千上萬的草原人還眼巴巴地盼著蒙牛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更何況,在毒奶粉事件發生前蒙牛的年營業額已經達160多億元,可以想象,如果因為股票縮水而被股海嗆死,中國的賬戶上會被劃掉多少人民幣?這就好比是你的孩子犯了錯誤,你可能很生氣,罵他、打他,但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人,說幫你打他,你肯定會不同意。如果這個時候還有個人出來對你說,既然你這麼恨你的孩子,幹脆我們買走得了,你肯定不幹。而且,你腦子是會浮現你孩子種種可愛之處。
相比於朱新禮“企業要當兒子養,當豬來賣”的強硬公關態度,老牛高舉的民族牌的確聚集了不少愛國主義,撩起了中國消費者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民族情感,是討伐還是同情,消費者左右為難。是拯救民族品牌還是一棍子將之打死,大眾的天平逐漸出現了傾斜。
層層監管,隻為這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