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曆史以成敗論英雄·忠臣與奸臣 (2)(3 / 3)

其五是他嚴密防範,不使自己的名聲受損。一次,秦檜舉行家宴,請戲班子唱戲,在演戲的情節中,一演員頭上的飾環落地,沒有去撿,另一演員問道:“那是什麼環?”答道:“那是二勝環(同徽、欽二帝還朝的“二聖還”諧音)”。另一演員就說:“你坐了太師椅,為什麼把‘二勝環’丟在了腦後?”這話涉及到秦檜,滿座震驚。散戲後,秦檜就把演員找來,嚴加責打,並不準再演這出戲。對於其他詩文詞賦,隻要涉及到他,他就大興文字獄。在秦檜的晚年,他曾以“誹謗罪”誅死了許多朝臣,受株連的賢人名士多達五六十人。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他兩次為相,長達十九年之久,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賣國行為和奸邪的麵目就為人們所清楚地認識到。有一個叫施全的軍人,手提大刀,截在秦檜上朝的路上,等秦檜出現,揮刀迎麵砍去,不幸隻砍斷了橋邊的柱子,被秦檜捉住殺死。在秦檜死後,真可謂“哀榮”無限,應了那句“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話!

【評議】

在中國曆史上,似乎還沒有哪一個奸臣能像秦檜這樣受後人痛恨,在嶽飛墓前和嶽王廟裏,秦檜、萬俟卨等人被塑成十分醜惡的形象,囚跪在鐵柵欄或是鐵籠子裏。據說連現在的油條,也是由宋人發明的“油炸檜”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麵捏成秦檜的形象,放在油裏炸來吃,後來簡化得隻剩下兩條腿,就是現在油條的樣子了。

清朝時,演出秦檜陷害嶽飛的戲時,就多次發生觀眾上台把飾演秦檜的演員打倒的事。民間的許多傳說也很有意思,即便現在,每當說起某人既奸又壞時,還往往說他“壞得像秦檜似的”。傳說明朝有一人在杭州屠場裏見到一口豬,被殺掉刮去毛後,肚皮竟現出“秦檜十世身”等字樣。鐵鞭打秦檜的故事也很有名,故事敘述了嶽飛的友人張先生夢入嶽王廟,在與嶽飛款談之後告辭出來,走到廟後樹林中,忽聽有求救之聲,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力士正執鞭抽打秦檜。秦檜說:“嶽王派人每天打我一百鞭,你與嶽王友好,能否講情免了今天的一百鞭?”張先生答應了,前去講情,沒想到被嶽飛責怪說:“我被秦檜害死,你隻是幸免,何故替他講情?還是快走吧。看在故人的份上,姑且寬恕了你!”張先生慚然而退,經過樹林時,見又多了一人,上前一問,才知是嶽飛惱怒秦檜托人求情,再加罰一百鞭。張先生驚恐而醒,第二天感到臉熱心跳,急忙到嶽王廟中去謝罪,才沒有得病。

秦檜是一代奸臣,而且縱奸有術,正因為他有術,才成為千古大奸。他被永遠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這是中華民族所做出的最公正的裁決。中華民族雖曆遭磨難,也有許多昏君奸相當道,但其正義感始終不滅,正是因為有這不滅的正義感在支撐著我們,這座民族的大廈才能久經風雨雷震而不坍塌。

自古忠奸就有別。忠者自忠,奸者自奸,我們有時會被一些表麵現象所迷惑,看不清忠在何處,奸在何處,這不要緊,隻要有這正義感,是非和忠奸之辨,遲早會分清。不僅對曆史,就是對現實也會自有心得。

秦檜之奸是一目了然的,但隨著曆史的發展,“奸”的形態也會變化。所謂大智若愚,是否會大奸若賢呢?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忠奸之辨恐怕就不會像嶽飛與秦檜那麼涇渭分明。

竊堂皇之名而行奸邪之事的人恐怕不是沒有,隻是他們比秦檜要高明得多。其奸比秦檜有餘,卻又能流芳百世,若秦檜在地下見之,也隻能自歎還未奸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