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附錄:酈波愛情語錄(1 / 3)

蘇東坡,這個男人,他幾乎擁有過中國男人在愛情與婚姻上所能夢想到的所有的理想愛人。這讓我不禁想起林徽音的那首《人間四月天》:“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對於蘇軾來說,或者可以說,王弗是希望,王閏之是暖,王朝雲是愛!而東坡居士就永遠生活在他的“人間四月天”裏!

——蘇軾的故事

生活裏的女子哪有故事裏的蘇小妹這麼幸運!事實往往是,不到被揭開紅蓋頭的那一刻,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你是會嫁給痛苦還是會嫁給幸福!

如果有來生轉世,我想蘇小妹一定是會願意遇見秦觀、愛上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秦觀最有名的詞句了。我覺得這就像是為他和蘇小妹寫的,他們倆之間在活著的時候沒有一朝一暮的相會,在死後卻被民間傳說賦與了上千年的情緣,這樣的情,才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了!

——蘇小妹的故事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瞬間都是美妙的,隻要你能把那個瞬間從時間的模塊裏給摳出來。所以哪怕隻是發呆過程中的一個瞬間,你隻要摳得出來,它也可以上升到“思想者”的高度,雕塑大師羅丹不就幹過這事兒嗎?

換了是林黛玉,像李清照這樣坐一天下來,估計就要一命嗚呼了。她那身子骨,隻適合在哭哭啼啼中斷斷續續,怎麼可能這麼堅定地與一杯酒、與從早晨到黃昏的漫長時光坐在一起呢?能這麼枯坐一天下來的女子,應該具有怎樣堅忍的性格啊!隻有李清照罷了。

雖然她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但她還是就這樣“守著窗兒,獨自得黑”了下去。我以為見證了這個漫長過程的“三杯兩盞淡酒”,就特別能體現李清照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曾經愛過、恨過、創作過、生活過的女子的人性之美。她的生命曆程就如一杯沉釀,在人生的終點處盡顯其醇厚之美!

從酒裏,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個李清照:她有著高尚而健康的生活情趣;她有著豐富而獨立的人格魅力;她有著敏銳的藝術感受,有著驚撼世人的才情;她有著舉世濁濁我獨清的品性,也有著洞穿世情、可以寫煉達文章的思想力。所以她才叫李清照——可以“朗朗清輝照古今”的一位奇女子!

——李清照的故事

事實上,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別痛苦,都是因為當初的幸福,都特別的幸福!

那歌裏唱“沒媽的兒子像根草”,這沒兒子的媽自然也難免懷著野草一樣的心理。待星火燎了荒原,那野火一樣的毀滅心理就變得難以壓抑。所以看著小兩口恩愛甜蜜,陸遊的媽自個兒心中怎麼也不是滋味,出於嫉妒,就非要拆散他們不可。

——陸遊與唐婉的故事

男人往往為酒所醉,而女人往往為情所醉。

——《碾玉觀音》的故事

民間經常說夫妻打架叫“床頭打架床尾和”;所以解決家庭矛盾,套用句廣告詞,叫“一切皆有可能”。

都說“謠言止於智者”。要知道,記錄曆史、傳播文化的文人在古代那可都是些智者,但曆史偏偏卻像迷霧與亂麻一樣讓人欲看不清,為什麼呢?就是這幫所謂的智者啊,要不就是為當權者諱,要不就是為個人私利任意歪曲事實,以至於謠言不僅沒有止於智者,反倒是“謠言盛於智者”。

——陳世美的故事

有些女子談論起愛情來,總是用一付顯得比較“高雅”的姿態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爭來也沒用”。這種豁達固然有它的必要性,但放到具體的愛情曆程來看,這種觀念也會導致愛情與婚姻的不作為。事實上我認為正是由於中國傳統女性的這種不作為,才導致了她們在婚姻與愛情生活中有著大量的悲劇結局。

我們知道,現在有一種問責機製,對於政府職能部門而言,不作為那是要問責的,那麼在婚姻與愛情中不作為的女性,是不是也應該對悲劇的結果承擔相應的責任呢?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張倩女“看護”自己愛情的行為,就是一種“作為”,就是一種“負責”。

——《倩女離魂》的故事

牆外路過的這個小夥子乃當朝裴尚書之子裴少俊。你聽這名兒取的,一聽就知道他長得至少不比韓國影星裴勇俊差,要不也不會讓李千金一見就失聲驚呼。

——《牆頭馬上》的故事

雖然認了個妹妹,但卻丟了個老公,“得”不償“失”啊,所以王瑞蘭整日愁眉不展,天天就想著那個說“子曾經曰過”的秀才。可天涯海角,到哪裏才能再碰到蔣秀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