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冤案平反之後,楊乃武與小白菜還是分別受到了刑部杖責八十與一百的處罰,在受了那麼多酷刑之後,在冤屈被昭雪之後,他們反而還受到杖責的處罰,這就讓人看不懂了。那也就是說,刑部認為他倆對於這個案件也是有責任的,那麼這兩個受冤的人又有什麼責任呢?
還是要回到劉錫彤的身上來。影視劇裏有一個明顯失實的地方,就是劉錫彤初審這個案件時的真實年齡要比影視作品裏來得老得多。當時葛小大身亡之時,劉錫彤已經七十歲了,也就是說他以古來稀的年齡初審了楊乃武案。在這個年齡,即使他與楊乃武有什麼個人恩怨,我想也不至於還有那種要借事兒把楊乃武置於死地的狠勁兒。這個年齡容易有的一個毛病反倒是先入為主,抱定陳見,以至於固執難以改變,這事實上也是很多老年人容易犯的錯誤。劉錫彤在聽到葛小大的繼母報案之時,事實上正好也聽到了另外一個消息。而這個消息正是他先入為主地去理解案情的一個關鍵。因為他先入為主的理解,他的門生沈彩泉自然就秉承了他的態度,這樣也就有了沈詳與沈彩泉在證據上的誤判。
那麼這個消息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我們說劉錫彤的態度與沈祥他們所聽說的傳言其實是一回事兒的地方了,其實這就是這起冤案判斷的第二個關鍵因素:楊乃武與小白菜之間的私情!
據當年《申報》揭密楊乃武案時的報道說,劉錫彤在審葛小大暴死一案之前,正好他的私人醫生陳竹山到府衙來給他看病,這個陳竹山是當地的生員,平常就跟劉錫彤關係很好,他就把他平常聽到的一些傳言告訴給了劉錫彤,而這個傳言就是當地舉人楊乃武與葛小大的妻子小白菜有通奸之實,而且這件事街談巷議,知道的人還很多。
要知道通奸在當時本身就可以論罪,現在葛小大暴亡,而且老婆與別人又有通奸的嫌疑,這下連傻子都會聯想到“謀殺親夫”那四個字。所以劉錫彤聽了這話,先入為主地就認定了楊乃武與小白菜是因奸情而投毒以致葛小大毒發身亡的案情。
這叫什麼?在法律上,這就叫做“有罪推定”。
我們知道,現行法律講究的是“無罪推定”,就是不論他有罪沒罪,你得先假設他無罪,然後要通過證據來說話,來證明他是否有罪。而“有罪推定”就是先入為主,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案情,自然會有偏差。可惜當時的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劉錫彤更是把楊乃武與小白菜二人有無私情當作是審案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當時餘杭縣衙所提供的結案記錄裏反複提到的一個詞就是“因奸投毒”。也就是說在劉錫彤看來,甚至是在後來很多複審、正審的官員看來,隻要確實有“奸情”,那麼“投毒”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官員根本不管“投毒”過程中的種種疑點,認定楊乃武與小白菜確實是“因奸投毒”了,這也就是因為“奸情”這一“葉”而障了“投毒”那一“目”。
既然這“一葉”可以“障目”,那麼這“一葉”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就要仔細來審視一下了。也就是說楊乃武與小白菜之間到底有沒有什麼情感糾紛?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憑什麼要在“評點千古愛情”的係列裏來談及他們的故事?如果有的話,又該怎樣來重新審視這段千古奇冤的冤案呢?
說到小白菜的冤情,我就不由自主會想到當年越劇演員陶慧敏演過的那個“小白菜”,我還記得當時電視劇是用一首民謠作的片尾曲。說“小白菜,淚汪汪,從小沒了爹和娘;童養媳,苦難當,苦水比那溪水長。”陶慧敏把命運中那個無助女子的無助神情演得真是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