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江城的故事: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1)(1 / 2)

要說中國人的婚姻狀況是一種典型的男權社會的產物,我還真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怎麼來解釋在中國特別突出的“妻管嚴”這一現象呢?

一種解釋大概可以套用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大概中國婦女被壓迫得太過厲害,所以物極必反,“妻管嚴”現象不過是種“反抗”的表現而已。

但被“妻管嚴”的男人往往會覺得很冤,他們心的話,我們什麼時候可曾壓迫過老婆大人呢?我們才是真正的被壓迫者啊!既然根本就沒壓迫過她們,又談什麼反抗呢?

另一種解釋大概可以從“妻管嚴”這個詞的英文翻譯找出答案。英文短語裏把“妻管嚴”翻譯成“a hen-pecked husband”,就是“一個很矬的丈夫、一個很軟弱的丈夫”的意思。

但是,是不是隻要男人很矬、很軟弱,老婆就一定會是個“妻管嚴”呢?答案明顯不是。沈複的性格就比較軟弱,但芸娘明顯不是個“妻管嚴”嘛。清代最拙的男人據說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故事中的小白菜的丈夫葛小大,他長得跟武大郎差不多,性格又懦弱,老婆小白菜長得又貌美如花。可他還就沒攤上個“妻管嚴”的命。

所以,我覺得要解釋“妻管嚴”現象的成因,恐怕還要另尋思路。

我們不妨找一個典型個案來分析一下,以便開拓下思路。

說到“妻管嚴”大概就要提到“河東獅吼”。根據這個成語,香港電影人拍過很多部同名的電影,可見大家對這個題材還是很感興趣的。香港《河東獅吼》係列裏最近、最有名的一部大概要屬張柏芝、古天樂、範冰冰拍的那一部。那部影片雖然說的也是一個宋代的故事,但情節比起來宋代真實的“河東獅吼”明顯要誇大得多。電影裏的由張柏芝扮演的劉月虹武功高強、手法狠辣,把丈夫整得死去活來,完全不是宋代那位真正的“河東獅”可以比擬的。

那麼宋代“河東獅吼”的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這就要說到大學士蘇東坡了。洪邁的《容齋隨筆》裏記載他和一個叫陳季常的名士交上了朋友。兩個人關係很鐵,蘇東坡就常到陳家去喝酒。當時的文人詩酒聚會喜歡招一些歌女、歌姬來助興,王朝雲就是在這種場合被蘇東坡“發現”的。陳季常答應過老婆隻喝酒不招妓的,因為當時很多歌姬的職業身份就是妓女。當然她們主要是藝妓,但即使這樣,他老婆也不同意。

因為蘇東坡來了,陳季常就想打個擦邊球,招了一些美麗的歌姬來助興。結果她那位被稱為“性情暴躁”的老婆柳氏就在蘇、陳二人歌舞正歡之時,拿了根木棍子在屋裏的牆上猛敲,還大喊大叫,估計也就是在大罵“陳季常,你這個大色狼,居然敢招妓!”

這下把陳季常搞得很尷尬。當時蘇軾也算是開了眼,說:“陳兄,你這位老婆果然夠悍、夠high啊!”這還不算,他還寫了一首詩來打趣陳季常,詩雲: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這位柳氏的郡望也就是祖籍在當時的河東郡,所以蘇東坡稱他老婆發飆就叫“河東獅吼”。因為陳季常喜歡跟蘇東坡談佛理,佛法雲“如來正聲如獅吼”,以此來象征其威嚴,所以“河東獅吼”就是說柳氏對陳季常有震攝力的發飆行為。

張柏芝版的電影《河東獅吼》裏,男主人公的名字叫程季常。而關詠荷版的電視劇《河東獅吼》裏,男主人公索性就叫陳季常,這明顯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劇情都是建立在宋代蘇東坡所說的這個“河東獅吼”的故事基礎上的。

但是回過頭我們看蘇東坡所說的這個“河東獅吼”的故事裏,雖然說柳氏是一個悍婦、妒婦,但陳季常所遭受的“妻管嚴”還並不像電影、電視劇裏那樣上升到“家庭暴力”的層次。柳氏生氣的方式就隻是大鬧大叫而已,是屬於動口不動手的那種。戲曲《獅吼記》中描寫柳氏發飆時,一邊大哭一邊大叫:“若還違拗些兒,天嚇!我不刎便吊!”就是你還不聽話,我就死給你看!這是典型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試想,陳季常是當時的大名士,當朝工部尚書之子,要沒一定的境界與聲名也不會跟蘇東坡成為至交,所以柳氏要是對他動用家庭暴力的話,恐怕早就被休掉了。而電影、電視劇的《河東獅吼》裏充滿著大量的家庭暴力,所以從情節上看,宋代這個“河東獅吼”恐怕並不是電影版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