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勝利者的規矩(2 / 3)

剩下來的就隻有金牛道了。這條路相對來說好走點,而且路程較近,但要命的是,它又叫“劍門蜀道”,記得詩仙李白曾經說過的“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吧?說的就是劍門之險。

“要想得四川,必下劍門關”,還非走它不可。

古之劍門,指的是今天的廣元以北五十三公裏、南距劍閣縣三十公裏處的一座東西橫亙百餘公裏的山脈。其間七十二峰綿延起伏,高入雲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門,形勢險要,因此得名。

這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三國時薑維就是在這裏以三萬人馬擋住了鍾會的十萬大軍。曠日持久,相持不下,最後鄧艾拚死一搏,從陰平小道繞到劍門後麵偷襲,才把蜀漢給滅了。

趙匡胤隻派了不到六萬人,還分了兩路,麵對的還是當了三十一年的皇帝,在五代十一國裏有著巨大號召力的孟昶。他的勝算主要在於一個人。

征蜀主帥王全斌。

王全斌,並州太原人,父親是後唐莊宗李存勗的手下。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父親辦了件蠢事,沒有多大的官,卻私自儲備了親兵牙將,這犯了所有皇帝的大忌。李存勗命令他父親進京回話,這時候他父親怕了,不敢去。十二歲的王全斌說,這是皇帝在懷疑你有異心。這樣吧,把我送去當人質,皇帝就會相信你。

一場滅門大禍就此消平。

再後來,李存勗把王全斌收在身邊當近衛。等到李存勗眾叛親離,亂兵入城的時候,宮廷衛士不是叛變就是逃跑,隻有王全斌和符彥卿一直保護著李存勗在皇宮裏苦苦支撐。直到李存勗被冷箭射中,王全斌還把他扶到內殿,等到皇帝死了,他才痛哭而去。

這樣的執拗、這樣的忠貞,才是趙匡胤選他做平蜀主帥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縱觀中國曆史,四川是個非常邪性的地方,在那裏割據的政權,不管是賢明的還是荒淫的,不管是有劉備的胸懷還是諸葛亮的才能,都絕不會超過兩代。而外來平蜀的將軍們就更加不幸,不是死在了崇山峻嶺裏,就是在九死一生僥幸成功後,反而被自己的皇帝砍頭。

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哪一個皇帝不害怕那些成功入川消滅了一個朝廷的將領,會留在那裏自立為王。王全斌是值得信任的。

戰爭的機器轟隆隆開動,六萬把尖刀逼向了後蜀。後蜀的反應是極度興奮!如果非得要說有那麼一星半點的遺憾的話,那就是樞密使王昭遠大人的生平第一仗,並不是像諸葛亮那樣北出祁山攻伐中原,而是先奉命抵抗。

王昭遠被孟昶封為西南行營都統,全權負責後蜀對宋軍的防禦。臨行前,他帶著都監趙崇韜,出席了宰相李昊(一絕妙之人)為他舉行的壯行酒會。席間王大都統慷慨表態——我此行何止戰勝宋軍,以我手下的三萬雕麵惡少年(後蜀和宋朝一樣,士兵就是囚犯,都在臉上刻記),取中原易如反掌!

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王昭遠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手勢以及當時手裏拿的東西,都讓他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個恒久不滅的光輝形象。那是一把鐵質的如意,尺寸不知,估計應該不小,因為王昭遠行軍布陣時把它當成令旗或者指揮棒來用。

想來千軍萬馬中,無數盔甲兵執之間,王昭遠羽衣綸巾哂然談笑,隨意揮舞鐵如意,敵軍則狼奔豖突,潰不成軍。功名等閑到手,那是怎樣的風采絕倫啊。人生至此,不亦快哉!

就這樣,王昭遠滿懷豪情壯誌,帶著他的三萬雕麵虎狼之師,離開成都,去迎戰把整個蜀國都當成了無限量提款機的宋朝平蜀遠征軍。

伐蜀,再一次伐蜀!

三十九年前,中原大地的主人是後唐的莊宗皇帝李存勗。從李存勗最初的起步姿態和成果來看,他已經勢不可當,馬上就會席卷全國,統一天下。在公元925年九月末十月初,他派出了自己的宗室親王李繼岌以及大將郭崇韜去攻伐蜀國。

那是一次極度驚人、前無古人也絕對後無來者的勝利。巔峰時期的世襲雇傭軍團沙陀人竟然隻用了不到三十天的時間就越過了無數的蜀山天險,攻破了天府之國成都,迫使前蜀的後主王衍走出國門,白衣請降。

那麼他們呢?現在的宋軍會用多長時間?

公元964年十二月初,戰爭正式開始。王全斌率軍衝出鳳州,直奔興州。十九日,興州陷落。繼而在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陽平關)擊敗蜀軍前敵總帥韓保正,進迫蜀道絕境天險葭萌關。

葭萌關,有人誤以為它是“劍門關”的誤讀名。其實不是,葭萌關的故城在今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以北五裏的土基壩,關城現已蕩然無存。劍門關在葭萌關故城西南約二十公裏處,屬廣元市劍閣縣。不過它們同在一座山脈之間,同樣雄關險峻,飛鳥難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人類曆史上最難攻破的軍事險塞之一,三國時蜀漢大將軍薑維,就是在這附近擋住了鍾會的十萬伐蜀大軍。劍門、葭萌,這才是蜀人真正的心理上,同時也是實際上的防線。你完全可以相信,在此前蜀道之外的戰鬥中後蜀軍隊都沒有真正地發力,因為那畢竟不是蜀人世代生息的根本之地,而且身後有如此屏障,誰還會提前拚命?

縮進天險裏,後蜀人使出了最絕的一招——燒毀棧道。

棧道,那是我們的先民們在本來絕無道路的岩石崖壁之間硬生生地鑿孔,再插進去木梁,梁上鋪設木板,下麵再用斜柱加以支撐,無中生有地製作出的一條名副其實的“天路”,是一條真正的奇跡之路。而它一旦被焚毀,就又恢複了懸崖絕壁的本來麵目。

更加重要的是,偉大的後蜀第一軍事強人,樞密使領西南行營都統王昭遠先生,已經帶領後蜀的真正主力大軍抵達了利州。利州位於嘉陵江東岸,它的前麵是廣元,也就是葭萌一帶,它的背後才是劍閣。它本身就建在崇山峻嶺之間,是劍門天險之前的另一道天然鴻溝,足以讓宋軍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