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拉近心理距離——操縱你的人際(2)(1 / 3)

2.應急的謊言

或者害怕對方斥責,為逃避恐懼而撒謊,或者身處進退兩難的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謊。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與戀人約會,這時隻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這就是在不破壞朋友情緒的原則上,以謊言作為拒絕的手段。

3.調侃的謊言

在言談中,為了強調言談內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發生過的事情編入事實,以增強談話的氣氛。英國著名作家、戲劇家肖伯納說過:“我開玩笑的方法,就是編造真實。編造真實乃是這個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謊言

社交的謊言,在生活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壞了杯子,我們會說:“沒關係,早就想換新的了。”其實未必如此,不過是為了減輕客人的心理壓力而已。招待客人時,主人頭痛欲裂卻裝出笑容,以免掃大家的興,讓客人多玩一會兒,其實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這種謊言具有犧牲自己的利益,顧全別人的功能。

當然,說謊時必須注意的是:你的謊言必須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寬人之心、利人之事為目的。謊言的設計應該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矯揉造作和誇大其辭,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和反感。

如果你能本著真誠,編造他人更容易接受而不傷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的謊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沒必要固執於“絕對誠實”。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誠”也會遭人唾棄。

設己身處其境而察其心

也許平時你就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行事。假如你還沒有這樣做,那麼你的說話技巧便有待提高。說話的過程是讓對方理解,付諸行動等一連串步驟,而其最終目的便是滿足自己的欲望。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一位17歲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裏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顧客,他衣衫襤褸,一臉的悲哀、憤怒,他用一種不可企及的目光,盯著那些高級首飾。

姑娘要去接電話,一不小心,把一個展台碰翻,6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撿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麼也找不著。這時,她看到那個30歲左右的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終於明白了戒指在哪兒。當男子的手將要觸及門柄時,姑娘柔聲叫道:

“對不起,先生!”

那男子轉過身來,兩人相視無言,足足有一分鍾。

“什麼事?”他問,臉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麼事?”他再次問道。

“先生,這是我頭一回工作,現在找個事兒做很難,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說。

男子長久地注視著她,終於,一絲柔和的微笑浮現在他臉上。

“是的,的確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這裏會幹得不錯。”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

然後他轉過身,慢慢走向門口。

姑娘目送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轉身走向櫃台,把手中握著的第6枚金戒指放回了原處。

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6枚金戒指,關鍵是在尊重諒解對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情言語和站在對方的立場博得對方的真切同情。對方雖是流浪漢,但此時卻握有會讓她丟掉“飯碗”的金戒指,極有可能使她也淪為“流浪漢”,因此,“這是我頭一份工作,現在找個事兒做很難”,這句真誠樸實的表白,飽含著懼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飽含著懇請對方憐憫的求助之意,終於感動了對方,對方也巧妙地交還了戒指。試想,如果嗬責怒罵,甚至叫來警察,也可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飯碗”能保得住嗎?

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問題確實不容易,但卻不是不可能。具體該怎麼做呢?以下幾個步驟可供借鑒。

1.明確勸說到底為了誰

說服他人,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對方著想。如果你心中有如此自覺,認為:“那是再自然不過了的。”你便握有成功之門的鑰匙,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寥寥無幾。在勸說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忘記這個最基本的東西。因此,無論你學會多少技巧也無法成功,這就好比在不甚穩固的地基上,建造設計外觀精美的房屋,但房子卻隨時可能會傾倒。所以當你準備開始說服某人時,務必事先確認此次行動是為了誰。成功的勸說,是建立在為對方利益著想的基礎上的,這一點應該牢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