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拉近心理距離——操縱你的人際(1)(2 / 3)

還可以運用眼神、動作、態度等非語言形式向對方暗示,比如,你可就某一問題恭敬地請教別人;十分認真地傾聽某人的談話等。有時侯,我們還可以通過轉述別人的話:“某某覺得你……”來讚美對方,這樣雙方都會覺得更自然、更親切。

讚美的話應該是字字珠璣,讓人感到如沐春風似的,就好像空氣清新劑,可以振奮精神,可以“美化”氣氛,但是再好的清新劑也會有過敏者。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使用讚美語的原則。

適度暴露你的小“瑕疵”

某家具公司一個非常能幹的員工,平時工作一絲不苟,為公司贏得了很多的客戶,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同事們都稱他為“機器”,他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他聽到老板與人聊天時也說他是“機器”,他困惑了。他不理解,為什麼別人都那樣對待他。於是,苦悶的他獨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當他睡醒時,卻發現自己一直睡在公司櫥窗裏的沙發上,路過的人們都在用異樣的目光打量他。他以為老板會因此而責怪他,同事會瞧不起他,他甚至做好了辭職的準備。然而,老板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大加讚賞,同事們也從此開始對他笑臉相迎。他不知道,他的無心之過反倒幫助了他,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豐滿起來,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機器”。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犯錯誤效應”,也叫“白璧微瑕”效應,即小小的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有4位選手,兩位才能出眾,而且幾乎不相上下,另兩位才能平庸。才能出眾的一名選手在演講即將結束時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一杯飲料,而才能平庸的選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一杯飲料。實驗結果表明:才能出眾而犯過小錯誤的人最具有吸引力,才能出眾而未犯過錯誤的人吸引力位居第二,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心理學上對這樣的現象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給人的感覺是不安全的、不真實的,人們對於這樣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納和喜歡,而是持有距離的敬而遠之或敬而仰之。中國雜技團在國外演出也曾經出過錯,然而,當地的觀眾並沒有因為演員的一時失誤而冷嘲熱諷,前去觀看演出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因為人們通過雜技演員的失誤了解到,他們那些驚險的動作是真的。真實,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1961年,前美國總統肯尼迪試圖在豬灣侵入古巴,結果計劃慘遭失敗。消息傳來,全國一片嘩然。可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豬灣事件”非但沒有使肯尼迪的聲望降低,相反,他的聲望卻大大提高了。心理學家的解釋是:過去新聞媒體把肯尼迪描述得過於完美,無可挑剔,讓人感到他不是凡人,無法和他相提並論;一旦大家知道他也像常人一樣犯些低級錯誤,於是心理為之放鬆:肯尼迪也不過如此,不是想象中的無所不能。這一下反而讓人們對他產生親近、體諒的感覺,無形中因禍得福,靠“犯錯誤”拯救了自己。

另一種解釋是從人的自我價值保護的角度來說的。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喜歡有才能的人,才能的多少與被喜歡程度是成正比例關係的。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限度,如果一個人的能力過強,過於突出自己,強到足以使對方感到了自己的卑微、無能和價值受損,事情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人首先是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任何一個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去選擇一個總是提醒自己無能和低劣的對象來喜歡。相反,一個犯小錯誤的能力出眾者則降低了這種壓力,縮小了雙方的心理距離,維護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