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掌控全局——操縱你的話題(2)(1 / 3)

2.投石問路

向河水中投塊石子,探明水的深淺再前進,就能有把握地過河;與陌生人交談,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的交談,便能談得更為自如。如在聚會時見到陌生的鄰座,便可先“投石”。詢問:“你和主人是老鄉還是老同學?”無論問話的前半句對,還是後半句對,都可循著對的一方麵交談下去;如果問得都不對,對方回答說是“老同事”,那也可談下去了。

3.即興引入

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有人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取得好的效果。“即興引入”法的優點是靈活自然,就地取材,其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做由此及彼的聯想。

4.縮短距離

托陌生人辦事兒時,必須在縮短距離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時間內了解得多些,縮短彼此的距離,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來。孔子說:“道不同,不相謀”,誌同道合,才能談得攏。我國有許多“一見如故”的美談。

5.循趣人題

問明陌生人的興趣,循趣發問,能順利地進入話題。如對方喜愛象棋,便可以此為話題,談下棋的情趣,車、馬、炮的運用,等等。如果你對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談得投機。如你對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個學習機會,可靜心傾聽,適時提問,借此大開眼界。引發話題方法很多,諸如“借事生題”法、“即景出題”法、“由情入題”法,等等。可巧妙地從某事、某景、某種情感,引發一番議論。引發話題,類似“抽線頭”、“插路標”,重點在引,目的在導出對方的話茬兒。

約翰遜是美國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代理商,他最近在向自己所屬地的一家大旅館推銷麵包。一連好幾個星期了,他都堅持不懈地去拜訪這家大旅館的經理,並不斷地在這位經理所到的一切社交場所中出現。他甚至在這家旅館中包了一個房間,希望能夠得到這筆生意。但這個經理很固執,就是不要約翰遜的麵包。

久無所獲後,約翰遜決定改變推銷方式。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明察暗訪,他發現這位旅館經理是全美旅館招待會的會員,而且,由於他的熱心,又剛剛被選為該會的會長及國際招待員會的會長。約翰遜還獲知,這個經理非常注重頭銜,任何一次行業大會,不論在什麼地方舉行,他都一定會積極報名去參加。知道了這些情況後,約翰遜又去會見了這位經理。

經理一見到約翰遜,就表示了不快,但當約翰遜談到關於招待員會的事情時,經理表現出了莫大的熱情。他打斷約翰遜的話頭,興趣盎然地一口氣講了許多有關招待員會的事,並勸約翰遜也加入該會。末了,經理還提議與約翰遜共進晚餐——顯然他還沒說盡興。這次拜訪,約翰遜對麵包的事隻字未提,可以說是一次純粹的閑聊。但兩天過後,奇跡發生了:這家旅館的主管主動打來電話,請約翰遜把貨樣和價目表送過去,他們主動訂貨了!

在談生意遭到拒絕的時候,設法知道對方的興趣是很重要的。摸清對方的興趣後,還要火速“充電”,以便與對方再次交談時能有共同話題。一般來說,沒有人會拒絕一個有共同話題的人,即使這次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成交,或許會為以後的成交做出很好的鋪墊。

動人心者莫先於情

《馬太福音》描述說:“你希望別人如何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別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民間老百姓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讓你一丈。”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主動真誠地去對待別人。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如此待你。

弗萊明是蘇格蘭一個窮苦的農民。有一天,他救起一個掉到深水溝裏的孩子。第二天,弗萊明家門口迎來了一輛豪華的馬車,從馬車走下一位氣質高雅的紳士。見到弗萊明,紳士說:“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親,我今天特地過來向你表示感謝。”弗萊明回答:“我不能因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