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首歌:“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果我們把自己心中的歌唱給別人,別人也會把微笑留下,在歌聲和微笑中,達到心靈的相通,情感的交融。
服人以德,感人以心
德是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人格品質和行為操守,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和修煉的,在人際關係中“德”尤其重要,一個人的品德高低直接決定其為人處事的態度。古人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個無德之人在社會交往中早晚會被人認清麵目,受到孤立,有德之人則會朋友遍天下,到處受歡迎。
古語雲:“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熏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矣。”意思是說,遇到狡猾欺詐的人,要用赤誠之心來感動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溫和態度來感化他;遇到行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義氣節來激勵他。假如能做到這幾點,那天下的人都會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北京師範大學校園東門的影壁上,書寫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8個字。這是北師大校訓,亦是書寫者啟功先生對“師範”的解釋,同時也是啟功先生一生的追求。啟功先生是當代書壇上地位重要的書法大家,由於其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價位較高,於是贗品也濫竽充數,遍及市場。有人問啟功先生如何辨別他書畫的真偽?他說:“寫得好的是假的,寫得不好的是真的。”又有人主張對他的假冒字畫打假,啟功先生不同意,他說總得讓那些人有碗飯吃。他撰文稱讚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的美德,說當時有人偽造他們的書畫,他們不但不加辯駁,甚至在贗品上題字,讓窮朋友多賣幾個錢,也讓那些窮苦小名家們得幾吊錢維持一段生活,而有錢人買了真題假畫,損失也不會很大。這觀念雖不合知識產權保護潮流,卻體現出啟功先生不朽的人道主義情懷。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意思是:倚仗力量來使人服從的,並不是真心服從,隻不過力量不足相敵罷了;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卻是心悅誠服。
曹操雖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軍隊中卻留下了美名。一次麥熟時節,曹操率領大軍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沒有一個敢回家收割小麥的。曹操得知後,立即派人挨家挨戶告訴老百姓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現在正是麥熟的時候,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眾。曹操的官兵在經過麥田時,都下馬用手扶著麥杆,小心地過,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可這時,飛起一隻鳥驚嚇了曹操的馬,馬一下子踏入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曹操要求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我怎麼能給丞相治罪呢?”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都不遵守,還會有誰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麼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拔劍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後來曹操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因為肩負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頭發替罪。曹操斷發守軍紀的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樹立高尚的品德,以誠待人,以德服人。做人應該厚道、真誠、虛心,這樣生活才能和諧、幸福。在管理工作中,領導幹部更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則、以德服人,這樣帶領的團隊才能團結一致,積極向上,創建起優秀的團隊精神,取得優異的工作成績。
服人以德,感人以心;以德服人,不必言語教導而人諭;以心感人,不須言語而意自明。因為這都是發乎自然的情感力量,也是道的力量。
因勢利導,誘導別人說“是”
生活中,需要說服的對象有很多,這些人可能會是你的家人、朋友、上司、客戶、麵試官等等。如果不掌握一些說服別人的技巧,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說服對方,一定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讓對方不知不覺跟著你的思路走,對你點頭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