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錯誤,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為自己找借口開脫、辯解,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弱點在作怪。
比如前述的大學生小王認為找借口為自己辯護,就能把自己的錯誤掩蓋,把責任推個幹幹淨淨,但事實並非如此。也可能上級會原諒我們一次,但領導心裏一定會感到不快,對我們產生“怕負責任”的印象。
事實上,為自己辯護、開脫不但不能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還會使情況更加惡化。
工作失敗找借口的人除了無助於自己的成長之外,也會造成別人對我們能力的不信任,這一點也是必須注意的。能坦誠地麵對自己的失敗,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我們。
鬆下幸之助說過:“偶爾犯錯誤無可厚非,但從處理錯誤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清楚一個人。”領導欣賞的是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錯誤並加以補救的下屬。
用足夠多的雲翳編一個美麗的黃昏
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挫折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
你也可以向朋友們傾訴,把你心中遭受的挫折與不快,以及今後的打算統統道出來,從而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鬆,把目光麵向未來。
還要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如果原先的預期目標受挫,可以改走別的途徑達到目標,或者改換新的目標,獲得新的勝利,很可能因此“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人在落難受挫之後會奮發向上,將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使之升華到有益於社會的高度。
當然,遇到挫折或即將遇到挫折,都會麵臨很大外在的心理壓力,在這個時候,你是氣餒,當逃兵,還是奮起,繼續勇敢地追尋?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多名人、偉人在挫折麵前,從不低頭、氣餒,而是善於化壓力為動力,從逆境中奮起。天文學家開普勒的人生經曆,足以給我們很大啟迪。他的成功很值得我們去深思,去學習。
遇到挫折時一定要重視挫折,及時總結經驗,想出更好的改進辦法。知道下一次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然後把這個教訓牢牢地記在心中,並且永遠不要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教訓正是挫折所能給人的最大收益,或者說,經驗也正是由此積累而來。如果必要的話,你還要把這個教訓用一個專門的本子記下來,並時常溫習,因為很多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隻要你耐心地去總結,不斷地去找出改進的方法,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人生經驗,而且越來越少地犯不必要的錯誤。
一個人如果不能勇敢地麵對問題,也就無法原諒自己,無法去麵對明天和未來。比起昨天的挫折,更加重要的是接下來你的所作所為,因為這才決定明天你會收獲什麼。
挫折麵前,行動是擺脫它的最好辦法。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行動,都是治療挫折所帶來的心理創傷的最好辦法。情緒無法被理智說服,但往往被行動所改變,這是人類最奇妙的現象之一。即便你隻是收拾了一下家務,做了一頓美味的飯菜,出去散散步,在大自然中運動了一會兒,都會使你的狀況和心情有所改觀,而這份小小的成就感,可以重新幫助你找到戰勝挫折的自信。
最後,看看是否還有辦法去補救或挽回。如果麵對的是一時無法改變的局麵,你要去忍耐和等待,並相信時間一定會幫你的忙。麵對挫折,不要怕,因為膽小的人一事無成;也不要後悔,因為成長必然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