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用業績說明你的能力,用工作證明你的價值(3 / 3)

同理,那些多點業績就“叫屈”的人,那些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被上司看到,但總有被看到的時候;隻要被看到一次,這樣的人向更高

地位攀升的路就堵死了,甚至會麵臨被“炒”的厄運。

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離領導太遠,再多一些業績也始終沒有被他看到。不過別擔心,樂於多一點點業績的人在哪裏都會受到歡迎,這個領導看不到,也許另一個“貴人”就會看到。

在很多時候,多點業績,命運就會改變。因為多做一點就多一次機會,如果你每天多做一點,那麼你就每天都麵臨著更多的晉升和加薪的機會。

事實上,在工作與報酬的平衡關係上,一個樂於比別人多一點業績的人永遠也不會吃虧。今天,你多付出了一份勞動,你多做了一點業績,可能你沒有得到一份回報。但在明天,你一定能得到超額的回報。除了薪金回報外,你還得到能力和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你會為自己贏得更高的地位。

說到底,“等價原則”從來沒有被否定,回報隻是時間的遲早而已,關鍵在於你自己的業績!

業績才是硬道理

也許很多剛剛步入職場的時尚青年們對老勞模王進喜的其人其事比較陌生,但一聽到卡莉·菲奧莉娜、艾柯卡、傑克·韋爾奇這些閃光的名字就會怦然心動。他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如芝麻開花般地節節高升,最後登上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組織的總裁的位子。

也許你在怦然心動之餘,都在叩問一個問題:他們憑什麼?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會告訴你答案。

卡莉1998年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企業家”。1999年,44歲的她,被世界50強之一的惠普公司聘任為總裁。

1980年卡莉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做基層財務員。因為她認為必須從底層幹起,熟悉各種底層工作。

做了一段時間,略懂了一點財務工作後,她又主動向上司提出要當基層業務員,後來被派去開拓韓國市場。在銷售工作中,卡莉善於辭令,巧於交際,果斷而幹練,博得了客戶的好評,銷售業績優異。

1984年,AT&T正處於整頓時期,她被調去最雜亂、最沒有前途的部門——“接入部門”任主管。這是一個亂糟糟、令許多人頭痛的部門,但卡莉正是看中這一點——她認為這是個挑戰性強、最能做出業績、最能展示自己才華的一個部門。

經過幾年的努力,卡莉把這個部門打理得井然有序,營運成本大幅度削減下來。良好的業績在公司高層引起一片嘩然。從此,她的事業蒸蒸日上。35歲就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級官員。40歲時晉升為從AT&T中分拆出來的朗訊公司的總經理。

按理說,分離出來的新公司,將失去原歸屬的大公司的品牌優勢,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但卡莉再次選擇了直麵困難、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她決心大幹一番。

卡莉投入全部的精神和熱忱,把這家新朗訊的業務擴展到300億美元,成為世界重量級企業,業務增長率從原來的8%上升到60%。

卡莉的傑出才能和卓越的業績,被全球50強之一的惠普公司的前總裁看中。惠普當時正處在大企業通病之中,麵臨經營管理上的種種困難,急需引入新人來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惠普選中了卡莉,1999年,卡莉登上惠普公司的總裁的“寶座”。

卡莉的事跡告訴職場人士:要想一步步躍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就得靠卓越的業績,靠優異的業績。

業績是硬道理,是職場人士脫穎而出、獲得高位的最硬的條件。

要想從一名普通的低層員工走上較高的地位,就要經得起評價和考核。什麼是組織的決策層評價和考核員工的標準呢?很多領導者的回答是:看業績,看結果。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領導考慮的首先是組織的生存和效益。如果一名員工隻知道乖乖聽話,不能夠為組織創造效益,難免有一天會接到領導“另謀高就”的忠告。此外,不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但隻要你拿不出業績,那麼領導就會覺得付給你的薪水純屬浪費金錢,更別指望他會把你晉升到一個較高的位子上。

無論你從事哪一行,無論你在什麼組織,你都必須用實實在在的業績來證明你可以為組織創造效益,你必須讓領導從你身上看到——業績在此,效益在此!此時不必你自薦,不必你自我表白,他也會主動地晉升你,因為他看到你在更高的位置上能夠大有所為,能夠創造更大的效益,有利於整個組織的發展壯大。

為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工作

你在為誰工作?——這是當今所有部門機構的領導、所有企業老板最想問下屬和員工的一句話。

麵對這一問題,有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為上級工作、為老板工作。

在機關單位和國有企業工作的人,很多人會說:為應付上級檢查。他們的口頭禪是,“上級的事,又不是我家的,何必那麼認真?!”因為上級經常來檢查,為了不挨批評、保住飯碗,不得不工作。

在私營企業中,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態度:為老板工作。他們會說:“是老板讓我幹這件事”,他做工作是為了完成老板下達的命令,是為了給老板看,向老板交差。

以“為上級、為老板”的心態工作,首先會導致得過且過。“又不是為自己幹,何必那麼賣力”,“說得過去、能在領導那裏過關就行了”,這是他們心裏常說的話。這樣,工作在他們心目中就成了一種“差使”,工作的目的是向上級和老板“交差”,交完差就完事大吉。這種心態會導致工作沒有激情,缺乏自覺,上級來檢查、領導盯著時還能認真一下,老板不在或領導稍有疏忽就企圖偷奸耍滑、蒙混過關。

以“為上級、為老板”的心態工作,還會導致無休止的抱怨。既然為領導“幹活”,為老板“打工”,就得滿足自己無休止的要求,否則就會抱怨領導偏心、老板摳門,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製定的管理製度過嚴……總之,是滿口抱怨之辭,甚至“怨聲載道”。

持續的抱怨會使人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無休止的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在自己頭腦裏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容納未來的。

試想:一個人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抱怨不息,如何能有所業績、有所建樹,又如何能得到上級的器重、領導的重用,怎麼會把他晉升到要害位置上呢?

第二種態度是:為錢工作。

“為錢”是一種很直接的表達,說得委婉一點就是“為薪水”。“我為組織幹活,組織付我報酬,等價交換,天經地義”,“隻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我隻拿這點錢,憑啥幹那麼多”,此類話語是這種人工作心態的反映。

這類人可謂“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讓金錢迷住了心竅,因此看不到薪水以外的工作價值。除了金錢以外,沒有什麼能激起他們的熱情,工作時總是采取應付的態度,寧願少說一句話,少寫一頁報告,少走一段路,少幹一個小時的活……他們的標準是對得起目前的薪水就得了,而從不考慮為將來贏得更高的位子,更豐厚的薪水。

“為錢”的心態迫使人變得斤斤計較,錙銖必究,而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如忠誠、寬容等也丟棄了,到頭來連本應得到的薪水一並丟掉了!

一個人如果將自己困在裝工資的信封袋裏,整天為工資而大傷腦筋,怎麼會看到工資背後的成長機會呢?又怎麼能理解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未來的晉升將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呢?

很顯然,無論是“為上級工作”還是“為錢工作”的心態,對員工職位的提升都是有害無益的。

那麼,有益的心態是什麼呢?那就是“為自己工作!”

當你以“為自己”的心態全力投入工作中時,你就會發現領導和老板是一位為你提供了“為自己幹工作”大好機會的人;而薪水僅僅是工作回報的一部分。因為你會發現艱難的任務能鍛煉自己的意誌,新的工作能拓展自己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自己的人格,與他人的交流能訓練自己的品性……機關和組織是你自己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工作能夠豐富自己的經驗,增長自己的智慧。而這一切都是上級和領導的恩賜。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與經驗相比,微薄的薪水就會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這些技能、經驗和科研成果是你未來攀登更高的位子,拿到更優厚的薪水所必需的積累。

“拿人錢財受人管”,雖然領導可以調整你的薪水,老板可以控製你的工資,但是當你下決心“為自己工作”時,他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領導無法阻止一個為自己工作的人為自己的未來所做的努力,老板也無法剝奪一個為自己工作的人因此而得到的職位和薪水方麵的長遠回報。

總之,不要抱著“為上級,為老板工作”的心態,不論老板有多吝嗇、領導有多苛刻,一個準備有所業績的人都不會以此為由,消極怠工,放棄努力。不要抱著“為錢工作”的心態,因為一個準備有所作為的人,不僅是為了眼前的薪水而工作,更是為未來能擁有一個施展才華和抱負的高位而工作。一切當前的工作和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為自己積累經驗和能力,為自己將來走上管理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石,為自己將來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而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