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文達是冀州信都人,也是一代名儒。他性情正直文雅,相貌斯文,一看就知道是個正人君子。蓋文達對《春秋》三傳有深入的研究。在隋代,冀州刺史竇撫曾廣集儒生,討論學術問題。隋煬帝曾在全國範圍內搞過此類活動,冀州也可能是上行下效地學樣子,也可能是全國性活動的選拔賽,總之是也搞起來了。當時,名儒劉焯、劉軌思、孔穎達都在坐,蓋文達也參加了。討論開始後,蓋文達提出的問題和論點讓多位儒學大師深感意外。竇撫感到很驚訝,問他:“蓋生就誰受學?”劉焯替他回答說:“此生岐疑,出自天然。以多問寡,焯為師首。”竇撫感慨道:“可謂冰生於水而寒於水也。”
唐朝建立後,蓋文達任國子助教。秦王李世民建立秦府文學館時,又召他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
貞觀年間,蓋文達主要的工作還是傳道授業。貞觀十年,他升任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貞觀十三年,他又作了國子司業。隨後,唐太宗又令他為蜀王李愔之師,教他讀書。
蜀王李愔是唐太宗的第六子,貞觀五年被封為梁王,貞觀十年被改封為蜀王,任益州大都督。貞觀十三年,賜實封八百戶,任岐州刺史。李愔喜歡毫無節製地田獵,又博涉經史的蓋文達經常無故毆打部下縣令,所作所為,多是非法。唐太宗也不喜歡這個逆子,他生氣地說:“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
碰上這麼個冥頑不化的主兒,蓋文達隻有跟著倒楣的份兒。李愔有罪,被削去封邑之半,貶為虢州刺史;蓋文達無辜,卻被免去官職。
貞觀十八年,蓋文達才被起用為崇賢館學士,很遺憾,沒多長時間他就病逝了。他教過的那個不成器的學生李愔,依然為非作歹,被高宗李治貶斥;後來又有謀反嫌疑,被廢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