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英年早逝的薛元敬(1 / 1)

秦王府文學館十八學士中,有本家甥舅,又有叔侄關係的。但據情況看來,這屬於舉賢不避親,算不上走後門。房玄齡固然謀略出眾,人家李玄道也是名士風流;薛收當然有才有略,他侄子薛元敬文才也不差。尤其是薛收、薛元敬叔侄,同是文才出眾,很受器重,卻同樣英年早逝,讓人深為痛惜。

薛元敬的父親薛邁曾任隋選部侍郎,是薛收的堂兄。薛家詩書傳家,人才濟濟,都以文才而知名。薛收和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被人們稱為“河東三鳳”,薛收為長離,薛德音為,薛元敬年齡和輩份都小,被稱為。唐高祖武德年間,薛元敬為秘書郎,秦王李世民又召他為天策府參軍,兼直記室,同時又是文學館學士。當時,房玄齡、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謀臣,薛元敬不喜歡往熱鬧處湊,總和他們保持一定距離。房、杜有時候想和薛元敬套套近乎還做不到。杜如晦經常感歎“小記室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玄武門兵變之後,李世民入主東宮,薛元敬任太子舍人。當時軍國大事都由李世民一手總攬,政務繁多,薛元敬專管文件,收發報轉,起草命令文書,都做得不錯,人們認為這個年輕人很稱職。英年早逝的薛元敬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薛元敬竟在此時一病身亡。李世民當太子總共才兩個月,薛元敬竟然沒等到李世民登基就先去了。至此,“河東三鳳”全都不在人間了。

薛收卒於武德七年,死時才三十三歲。薛收死後,李世民十分懷念,還專門托薛元敬照顧薛收的遺屬和幼子。沒料到,薛元敬自己卻緊隨叔父而去。

“河東三鳳”中的薛德音死於武德四年。在隋末之亂中,薛德音是在洛陽王世充部下。李世民取得洛陽後,“收世充之黨罪尤大者段達、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楊汪、孟孝義、單雄信……等十餘人斬於洛水之上。”

薛德音站錯了隊是沒法子的事;薛收未及施展文才,但在洛陽——武牢戰役中一逞其謀略,足以讓人們記住他;隻有薛元敬,天不假年,在一切才能尚未施展之際就病亡,讓人們為之惋惜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