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沾了點其兄的光,但顏相時作學士是完全夠格的,陪李世民探討經史綽綽有餘。貞觀年間,顏相時任諫議大夫。他雖然體弱多病,膽氣卻很壯,敢於直言進諫,有諍臣之風。後來轉任禮部侍郎。唐太宗對顏相時也很友好,經常送給他禮物:名醫良藥,這正是他所需要的。顏相時還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人,對朋友忠實,對兄長愛慕。“及師古卒,不勝哀慕而卒”。
顏之推的五代孫中又出了兩位英雄人物,他們便是光耀史冊的顏杲卿和顏真卿。顏杲卿性剛直,有才幹,在開元年間任魏州錄事參軍,“振舉綱目,政稱第一。”天寶十四年,顏杲卿官至常山太守。當時,安祿山為河北、河東采訪史,常山在其轄區內。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反唐。十二月即攻克東都洛陽,西逼潼關。在安祿山謀反前,顏杲卿的堂弟、平原太守顏真卿已有覺察,並養士練兵做了準備,並派人告知顏杲卿,相約共同抗敵。顏杲卿一看叛軍勢猛,必須立即在敵後燒一把火,以牽製敵軍,便和部下袁履謙等商議,欲奪取土門。當時,安祿山派蔣欽湊、高邈率五千人守土門,顏杲卿則沒有一兵一卒。正好高邈去幽州辦事,顏杲卿便設計請蔣欽湊喝酒,將他灌醉,令袁履謙幾個殺了蔣欽湊。高邈回來,又被擒住,同時又抓住了另一叛將何千年。顏杲卿派人把他們押送京師,至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扣下顏杲卿的人員和文件,自己上表說是他的功勞。皇帝上了當,賞給這家夥一大堆東西,後來弄明白是顏杲卿所為,命顏杲卿為衛尉卿、禦史大夫,袁履謙為常山太守。
顏杲卿雖然名義上是朝中大官,卻沒有去赴任,還在常山領兵抗敵。他派人傳檄河北,聲稱朝廷派榮王和哥舒翰領兵30萬,將平定河北。各州郡聞風而動,紛紛殺了安祿山派來的官員和將領,一時間十七郡又歸了唐。一些郡縣歸附顏杲卿,河北的忠於唐朝的勢力彙聚在顏氏雙傑領導的常山、平原周圍,威脅著叛軍的後方。
安祿山當時率叛軍西進,已行至陝州,迫近潼關。聞知河北有變,即派史思明、蔡希德回頭來打常山。叛軍兵多將猛,守軍兵少,守具不全,弓矢耗盡,終於失守。顏杲卿和袁履謙被叛軍捉住,送往東都洛陽。安祿山麵責顏杲卿說:“汝昨自範陽戶曹,我奏為判官,遂得光祿、太常二丞,便用汝攝常山太守,負汝何事而背我耶?”顏杲卿怒睜雙目,大聲斥賊:“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縱受汝奏署,複合從汝反乎?且汝本營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竊恩寵,致身及此,天子負汝何事而汝反耶?”安祿山惱羞成怒,讓人把顏杲卿綁在柱上,砍手跺足地殺死。直至氣絕,顏杲卿一直大罵不息。顏杲卿的子、侄和袁履謙同時遇害。
同年二月,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唐軍自土門而東,收複常山,打開監牢,救出顏杲卿和袁履謙的妻女。顏杲卿的長子顏泉明因為在太原被押,得以幸免,安史之亂平定後,受顏真卿之命尋訪親人,找到了其父部下遇難將士的家屬。顏泉明把他們帶到顏真卿所在的蒲州,顏真卿送給他們安家費用,又派人把他們送回家鄉。
乾元元年,唐肅宗李亨下詔說:“故衛尉卿、兼禦史中丞、恒州刺史顏杲卿,任彼專城,誌梟狂虜,艱難之際,忠義在心。憤群凶而慷慨,臨大節而奮發,遂擒元惡,成此茂勳。屬胡虜憑淩,流毒方熾,孤城力屈,見陷寇仇,身歿名存,實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驗之於臨難;臣之報國,義存於捐軀。嘉其死節之誠,未備飾終之禮,可贈太子太保。”
顏杲卿的忠烈品格為後人所推許,稱讚。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獄中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為顏常山舌,為稽中侍血……”,就提到了顏杲卿罵賊不止的典故,稱之為天地間正氣的表現。
顏杲卿的堂弟顏真卿比其兄名氣更大些,他不但是智勇雙全的抗敵英雄,也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顏真卿在書法上自成一家,別開生麵,把篆書的中鋒和隸書的側鋒結合起來用在楷書上,使書法起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書法氣勢雄偉,形體敦厚,為後代書家所推崇。
顏真卿繼承家學淵源,勤學苦練,文章與書法俱佳。唐玄宗開元年間,他以優異的成績舉進士,當過監察禦史,又作了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郡久旱不雨,據說是有冤案。顏真卿來了,立刻判清了冤案,剛好天降甘霖,人們便把這雨叫“禦史雨”。後來,顏真卿還做過殿中侍禦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侍禦史、武部員外郎。當時,楊國忠把持朝政,重用親信,排斥異己,對顏真卿不黨附自己很惱怒,派他外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也在安祿山的轄區內。當時安祿山反狀已十分明顯,但沉溺於酒色的唐玄宗李隆基卻毫無覺察,把朝政交給奸相楊國忠,自己隻管和楊貴妃飲宴歌舞。顏真卿早已發覺安祿山有陰謀,也知道報告上去昏君奸相也不會相信,便自己行動起來,做好抗敵的準備。他借口防止霖雨毀城,派人加固城牆、疏通護城河,儲備糧食,聯絡壯士。表麵上還得做個無所事事的樣子,每日裏和文士泛舟遊賞,飲酒賦詩,以麻痹安祿山。當時已有人給安祿山打小報告,安祿山覺得顏真卿是一介書生,成不了什麼大事,就沒放在心上。
安祿山起兵叛亂後,河朔諸郡一齊陷落,隻有平原城固兵整。剛開始安祿山還讓顏真卿為他防守河津,顏真卿乘機大募兵卒,精選將領,準備對付叛軍,同時派使者向朝廷報告。唐玄宗初聞安祿山叛亂,歎道:“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後見到顏真卿派來的信使,喜出望外,對左右說:“朕不識顏真卿形狀如何,所為得如此!”
安祿山很快攻下洛陽,殺了留守洛陽的李等三人的頭,讓段子光拿著到河北各郡展示。到了平原郡,顏真卿怕這個消息動搖人心,便對諸將說:“我識此三人頭皆非也。”然後殺了段子光,藏起那三顆人頭。過了幾天,將人頭安葬,顏真卿親臨祭哭。顏杲卿奪取土門後,歸唐的十七郡推顏真卿為帥,20萬大軍在河北攻打叛軍。唐玄宗下詔給顏真卿加官為戶部侍郎,還兼任平原太守。
清河人李萼時年20來歲,前來借兵,對顏真卿說:“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今清河,實公之西鄰也,仆幸寓家,得其虛實,知可為長者用。今計其蓄積,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強。公因而撫之,腹心輔車之郡,其他小城,運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顏真卿借給他1000兵馬,並向他問計。李萼建議顏真卿攻殺魏州叛將袁知泰,打開險關口,接應被阻的唐將程千裏。顏真卿采用其計,屯軍博平,擊敗袁知泰,斬獲萬人。
安祿山派史思明,蔡希德回軍河北,河北諸郡又相繼陷落,隻有顏真卿領導的平原、博平、清河三郡還在堅守。肅宗在靈武即位,任命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但孤城陷入叛軍圍中,人心震蕩,不可複振。
至德元年十月,顏真卿放棄清河,轉戰江淮、荊襄一帶。次年四月,他來到鳳翔,朝見了肅宗,被任命為憲部尚書,隨即加官為禦史大夫。
顏真卿秉性剛正,嫉惡如仇,對朝臣的過失都要彈劾。有人上朝麵帶醉容,有人在朝班中嘻嘻哈哈,顏真卿都上書彈劾,並不因為皇帝流亡在外而廢了規矩禮儀。
顏真卿執正不阿,知無不言,得罪了許多弄權的大臣,因而被外派為同州刺史,又轉為蒲州刺史。後來又遭人誣陷,貶為饒州刺史。不久轉為升州刺史,浙江西道節度使。隨後,顏真卿被召回朝中,任刑部尚書。
當時,太監李輔國把持朝政,其權勢與氣焰比起唐玄宗時的高力士有過之而無不及。朝臣都畏之如虎,想辦法討好他,至少是不敢得罪這個新貴。但顏真卿無私無畏,不懼權勢。李輔國假傳聖旨,要把退位的唐玄宗趕到西宮,顏真卿便率領百官上表,要求肅宗去太上皇那兒問起居,盡孝道。李輔國對顏真卿懷恨在心,找了個碴口,讓肅宗將顏真卿貶為蓬州長史。
唐代宗李豫即位後,任命顏真卿為利州刺史,又升為戶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為荊南節度使,還沒赴任,又取消了這一任命,改任為尚書左丞。代宗從陝州將還京師,顏真卿請求皇帝先拜謁五陵、九廟以後再回去,未被采納。宰相元載還諷刺顏真卿說:“公所見雖美,其如不合事宜何?”顏真卿對這類小人也毫不客氣,回敬道:“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豈堪相公再破除耶?”元載無話可說,但心裏恨透了顏真卿。隨後,顏真卿又改任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被封為魯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