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雜病 (1)(3 / 3)

張某女19歲病曆號52、7、586

遍身易起紅色癢疹,時發、時愈,已有七八年之久。平時消化不良,大便幹燥,有時嘔吐,腹部脹痛,喜食酸味。近日上述胃腸症狀又現,並伴發癢疹。

舌苔垢膩,六脈滑數。

【辨證立法】

平素飲食無節,胃腸受損,消化不良。積滯生熱,鬱久入於血分,外感風邪,即發癢疹。治宜消導胃腸積滯,並疏風、清熱法。

【處方】

廣皮炭各5克

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酒當歸6克

炒防風5克

焦山楂10克

炒半夏曲10克

旋覆花6克(同布包)

宣木瓜10克

萊菔子

纓各6克

蟬蛻5克

炒穀

麥芽各10克

炒皂角子

晚蠶沙各10克(同布包)

黑芥穗6克

烏梅炭5克二診:服藥6劑,癢疹全消,大便通暢,食欲增進,消化力好轉。囑留此方,再發庠疹,即連服數劑。

二、濕熱久蘊,感受風邪

趙某女42歲病曆號53、4、712

突於昨夜,全身瘙癢,遍起紅疹,逐漸連及成片,—夜未能安睡,晨起發現顏麵、手足均腫,皮膚自覺灼熱,頭暈、腰酸,小便深黃。

舌苔薄黃,脈浮數。

【辨證立法】

血熱受風,遍身癢疹,素蘊濕熱,隨風而發,故作浮腫,急用清血熱,疏風邪法治之。

【處方】

炒防風5克

黑芥穗6克

桑寄生

枝各18克

沙苑子

白蒺藜各10克

東白薇6克

白芍各10克

柴胡3克

桂枝1.5克(同炒)

綠升麻1.5克蟬蛻5克

川黃柏6克

川當歸6克

淡豆豉12克

炒山梔5克

北細辛1.5克

甘草梢5克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各10克

二診:服藥4劑,瘙癢全消,惟腰酸痛,四肢關節疼痛,頭暈,小便短,風熱已消,濕氣未淨,再進通絡利濕為治。

【處方】

柴胡

桂枝各3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片薑黃10克

車前草

墨旱蓮各12克

宣木瓜10克

桑寄生

枝各18克

金狗脊15克酒川芎5克

川萆薢

石韋各10克

熟地黃各6克

砂仁5克

細辛1.5克(同搗)

川黃柏6克

炙草節6克

川杜仲

續斷各6克【解讀】

上案風疹為消化不良,積滯內停,外感風寒使然。本例則因濕熱久蘊感風而發,臨床常見此病。施師治此病,以柴胡發少陽之火,升麻發陽明之火,防風發太陽之火。諸藥味薄氣清,升舉其陽,通暢三焦,更以山梔清三焦之火,佐以黑芥穗、蟬蛻、豆豉引血中風熱,出表而解。配伍緊嚴,一診數劑即愈。本案患者,初診方連服4劑,癢疹全消。但腰酸尿少,關節疼之症未愈,風熱雖消,濕滯未淨,故又予通絡利濕之劑,囑其服至症狀消失為止。另外,證屬過敏所致者,施師常與過敏煎(銀柴胡、五味子、烏梅、炒防風、生甘草)伍用,以增強療效,用者宜審。

炒防風——黑芥穗(見第20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