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艱難的抉擇(2 / 3)

早在中央宣布“全麵停止長江、黃河流域上中遊的天然林采伐”之前,長江上遊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號稱“千河之省”的四川省率先采取了行動,1998年8月20日省政府發布了關於停止川西林區(包括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和攀枝花市、樂山市、雅安市)天然林采伐的布告,緊接著又作出了實施天然保護工程的決定。8月2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隆重召開了全省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工作會議,在會議上,向全國、全世界宣布:四川西部林區從1998年9月1日起,停止天然林采伐!

這一行動是偉大的覺醒也是偉大的壯舉,它通過電波立即傳到了世界各地。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外國媒體紛紛稱讚。有外國記者稱:美國西部砍伐了100年才開始調減木材產量,而四川西部砍伐了50年後就果斷停止,這是世界獨有的。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四川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是“十年認識,兩載籌劃,一朝令下,四海矚目”。

在停止采伐的前一天——8月3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派出了六個工作組,由省委書記謝世傑、省長宋寶瑞等六位省領導親自帶隊,分赴西部林區“三州三市”督促檢查停采情況。各地和各森工企業積極執行省政府的決定,雷厲風行地立即封存了所有的采伐機具,封閉了林區的木材運輸道路,關閉了木材加工廠和木材交易市場。

以後,天然林禁伐的範圍又進一步擴大,9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和省林業廳宣布,自1998年10月1日起,全省範圍內所有天然林資源一律停止采伐。

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趙潔銀曾滿懷激情就天然林禁伐欣然提筆,填詞曰:

金縷曲

朱總理指示四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先行啟動

情結川西路。

更那堪,荒山滿眼,大江漂木。

拍岸金沙渾似血,滾滾黃流東注。

牽掛著,三吳荊楚。

朔漠頻傳塵暴吼,更長河枯竭愁中土。

警鍾響,休遲誤。

先行旨令飛巴蜀。

遍岷峨,甘霖普降,春風吹綠。

十萬大山齊抖擻,一夜封存鋸斧。

重回首,揮鍬植樹。

秀美山川期再造,要披荊斬棘勤嗬護。

千秋業,丹心譜。

西南林區是全國第二大林區和長江上遊最重要的林區,建國以後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大規模采伐,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四川省先後建立了24個森工企業,采伐的木材上億立方米。由於砍的多,造的少,消耗過多,培育太少,從70年代末林業上便開始出現“兩危”——資源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征兆。但當時人們還不敢提“危機”二字,隻說出現了“危困”。四川省委領導趙紫陽、楊汝岱等當時曾多次指出:“要使農業有個好的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林業有著決定性意義,必須提高森林覆蓋率。”“不要使長江上遊的水源林遭到災難性的破壞,使長江變成第二條黃河。”“川西北原始林區是農業的天然屏障,是長江的水源涵養林,不能再繼續砍伐下去了。否則川西平原有變成荒漠,長江有變成第二條黃河的危險!”

為了加速林業建設,1980年在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了省林業廳關於“實施速生豐產林工程”的意見,決定從1982年10年內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1000萬畝。

1981年長江上遊發生特大洪災後,社會反映強烈,保護長江流域的呼聲高漲,許多專家在媒體上警告“長江有變成第二條黃河的危險”,新聞界呼籲“趕快搶救長江”,國際友人也指出長江“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四川省委、省政府第一次召開了全省縣長會議研究林業問題。1982年省計委、科委、農辦、林業廳向中央有關部門正式呈報了《關於擬將營造我省長江上遊防護林工程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請示》。但由於國家財力等原因,這個工程到1989年才正式啟動。

20世紀80年代中期,四川森工企業“兩危”的局麵更加突出,24個重點采伐企業中,竟有12個企業資源枯竭或接近枯竭,其中阿壩林區出現全行業虧損,人員過剩1.6萬人。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曾親自視察了阿壩林區,國務院也決定在“七五”期間調減森林過伐量,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適當增加對林業的投入,支持林業部門跨行業經營。

到1990年,四川全省森工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已轉產安置了1.3萬人,但隨著森林資源危機日趨嚴重,更有2.8萬人急待轉產安置。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省長張皓若親自主持研究森工問題,采取各種措施終於解決了這部分職工的安置。但是以後由於森林資源枯竭,森工企業虧損麵不斷擴大,拖欠職工工資和離退休費的問題便越來越嚴重,離退休人員拿不到離退休費,生活極度困難,便不斷到省靜坐、上訪。四川省多次向中央彙報,在中央的指示下,省林業廳和省林業勘察設計院於1997年6月提出了《四川省國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規劃》。規劃中再次明確提出,必須大幅度調減天然林采伐量,把人員分流到管護森林和營林造林上來。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規劃的真正實施卻是1998年之後。

1996年10月中旬,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到四川攀西地區視察,當看到金沙江河穀的荒山禿嶺和從金沙江、雅礱江上漂流而下的根根木材時,他緊皺眉頭,對四川省委書記謝世傑、省長宋寶瑞以及攀枝花市領導說:“要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

幾天後在成都謝世傑和宋寶瑞向朱鎔基彙報全川工作時,談到了森工麵臨的嚴峻局麵,並請求國家給予支持,讓砍樹人變成栽樹人。朱鎔基當即表態:“對四川提出的意見我支持,由國家計委、林業部牽頭,進行調查研究,原則是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該花的錢要花,要注意保護環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國家計委、林業部調查後拿出方案來,給國務院彙報,要把解決四川森工問題作為全國的試點。”

按照朱鎔基的指示,林業部和國家計委迅速派出工作組到四川和雲南進行調查研究,1997年元月即對解決四川森工企業減產轉產及人員分流等問題提出了四條措施。包括下決心從根本上扭轉資源過伐局麵,調減采伐量,將14個資源枯竭的重點森工企業全部轉為營林事業局;妥善解決減產後富餘職工的分流工作;切實解決好離退休職工的社會保險問題;以“三州一市”(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及攀枝花市)為重點,加大生態建設步伐,將區域內的1400萬畝(約93萬公頃)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綠化。

采取這些措施後,估計可以初步扭轉四川森工企業長期以來的“兩危”局麵,同時,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將顯著改善,“三州一市”森林覆蓋率將由22%提高到36.8%,每年將減少水土流失60%,進入長江的泥沙將減少1.6億噸。